
大家好,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很多人还不知道体温调节这个名词解释。下面是详细的解释。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1.体温调节的机理类似于恒温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设定点理论来解释。根据这一理论,设定点值的设定取决于温度敏感神经元对某一温度的敏感度。
2.PO/AH的温度敏感神经元有一定的兴奋阈值,正常人约为37℃,这个温度就是相对稳定体温的设定点。
3.正常人的体温调节过程如下:当体温高于设定值37℃时,热敏神经元活动增强,散热增加;当温度低于37℃时,冷敏感神经元活动增强,产热增加,最终使体温保持在37℃左右。
4.一般情况下,调节点的范围很窄,但也可以因生理活动或病理反应而改变。如果细菌感染导致发热,热原可改变温度敏感和冷敏感神经元的活动,使调节点上移(如38℃)。
5.设定点上移后,产热和散热过程将在较高水平(38℃)达到平衡。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是降低设定点,从而使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
6.体温的设定点不是不变的。相反,体温的变化只是根据体温的设定值而变化。发热时,首先是中枢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导致体温设定点上升,然后机体新陈代谢增加,达到体温设定点。
7.比如一个人感染了39℃的高烧,他的体温设定点会先达到39℃,然后身体会达到39℃,因为身体的这个精密仪器认为39℃的新陈代谢刚好可以达到清除感染或坏死的最佳状态。如果退烧,温度设定值会回到37.3。
以上解释了体温调节定点名词的解释。这篇文章已经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信息有误,请联系边肖进行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