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很多人不知道域名仲裁这个案例(域名争议解决机制和诉讼或仲裁只能是其中之一)。以下是详细的解释。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诉讼还是仲裁?
——互联网域名争议解决机制之我见。
[焦洪堡]——(2006年11月27日)
域名是一个分层的字符标识符,用于在互联网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域名作为一种稀缺有限的资源,在电子商务日益发达的今天,其与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如商标)之争引起了广泛关注。笔者想通过自己代理域名纠纷的经历,谈谈对我国目前域名纠纷解决机制的一些认识。
为解决这一问题,互联网IP地址与域名管理组织(ICANN)于1999年10月正式推出了《统一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并于1999年授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启动域名争议行政解决程序。2000年7月24日,制定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一域名争议解决补充规则》和《统一域名争议解决程序规则》。
一、中国域名争议解决机制概述
在中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也在考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域名争议解决体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于2000年底成立,并于2005年7月5日以“国1
,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网上争议解决中心(以下简称“解决中心”)的名称,作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授权的争议解决机构,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02年9月30日发布并实施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以下简称“解决办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程序规则》和《中国
在司法程序方面,最高人民法院还制定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并于2001年7月24日起施行,作为司法程序解决域名纠纷的主要依据。2004年12月20日起施行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是目前我国域名管理立法方面最权威的部门规章,对域名争议的解决方式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二、域名争议解决程序的法律性质
在中国,大多数人习惯于去法院或传统的仲裁机构解决纠纷,民间调解组织尚未获得明确的法律地位。中国立法明确了域名争议解决程序的法律性质。《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作出的裁决仅涉及争议域名持有人信息的变更。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作出的裁决与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不一致的,2
,域名争议解决机构的裁决以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为准。此外,在根据《解决措施》提出申诉之前,在争端解决程序期间,或在专家组作出裁决之后,申诉方和被申诉方都可以就同一争端向中国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或根据协议提交中国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而且,如果“结算中心”决定撤销域名或者将域名转让给投诉人,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将在裁定公布之日起10日内执行。但被申请人在裁决公告之日起10日内提供有效证据证明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或者仲裁机构已经受理相关争议的,争议解决机构的裁决中止。对于被中止的争议解决机构的裁定,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作如下处理: (一)有证据表明争议双方已经达成和解的,应当执行和解协议;(二)有证据证明起诉或者仲裁申请被驳回或者撤回,争议解决机构的裁决应当执行;(三)有关司法机关或者仲裁机构作出判决,并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正在执行的判决。
显然,“解决中心”的域名争议解决程序不具有司法程序产生的法律效力,其裁决与司法机关或传统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相冲突时,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它只是作为CNNIC为快速解决域名纠纷而设计的“灵活”解决方案而存在。
三、中国域名争议解决机制的特点
目前,中国的域名争议解决机制包括司法程序和依“解决方案3”
,决议形成的解决机制各有特点。
管辖权原则
根据国际惯例,我国对域名注册采取“先申请先注册”的原则,该解决方案构成域名持有人与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之间的域名注册协议的一部分,对域名持有人具有约束力。申请注册的域名侵犯他人在先合法权益(如商标权)的,权利人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CNNIC授权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投诉,域名注册人必须接受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及其授权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设置的域名争议解决机制的管辖,并参与争议解决程序。域名注册人通常无权修改域名注册协议的条款,必须接受域名注册机构设置的域名争议解决机制的管辖。因此,“决议中心”具有一定的强制管辖权。
并且《解释》规定“由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侵权地和被告住所地难以确定的,原告认定域名的计算机终端和其他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地。”这一规定使得当事人在选择上诉法院时常常感到困惑。事实上,通过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网站可以查询域名的Whois信息,可以获得域名持有人的所有注册信息,不会出现侵权地和被告住所地难以确定的情况。
审判时限
投诉提交“结算中心”仲裁,除非专家组认为有必要。
,开庭审理时,争端解决机构将在专家组成立之日起14天内对争端作出裁决,而普通程序的民事诉讼或传统仲裁最长需要6个月才能作出裁决。此外,由于裁决仅涉及域名持有人信息的变更,不涉及赔偿等复杂问题。根据争端解决规则的规定,从提交诉状到完成仲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月。使用快速在线裁决系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输投诉、诉状、证据和裁决,这也消除了当事人来回奔波的需要,降低了解决域名争议的成本。
证据规则
虽然该解决方案也规定了“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但在实践中,由于域名争议解决是一种快速的争议处理程序,在对方不质疑、不否认的情况下,专家组会接受当事人提交并传送给对方的证据。如果对方对相关证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或否认,专家组将在综合权衡涉案证据和当事人理由的基础上作出独立认定。在这一点上,比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更有效率
试验基础
CNNIC作为国内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的权威机构,对于任何新的域名或网站接入系统,势必会出台新的管理办法和争议解决办法。在这一点上,司法解释和立法相对滞后。
,很明显。比如《解释》发布后不久就出现了“万能网址”,这是一种新型的快速访问技术,通过建立万能网址与域名(URL)的对应关系来实现访问。“结算中心”经CNNIC授权,依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1年8月4日发布并实施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通用网站争议解决办法》和2002年1月1日生效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通用网站争议解决规则》,对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管理维护的通用网站争议进行了解决。《解释》没有预期和涵盖具体条款,因此笔者认为其不适用于日益增多的通用网站纠纷的解决。因为通用网站和域名是完全不同的体系。
中立
域名争议机构聘请的专家均为法律界权威人士和域名领域专家。先进的网上裁决系统主要以电子邮件和邮寄方式送达文件,使专家组成员不与当事人和代理人直接接触,使其在裁决案件时很少受到案外因素的影响,总体上保证了裁决的公正性。
裁决的执行
一旦双方都接受了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启动争议解决程序,专家组就会在短时间内做出裁决,裁决只需要等待10天,让不服裁决的一方有机会提起司法救济。
,否则,裁决将由域名注册机构执行。虽然这仍不足以阻止当事人继续向法院或传统仲裁机构主张权利,但只要裁决与法院或传统仲裁机构的裁决不冲突,那么效力就不能被否定。
上诉限制
决议第13条规定,争端解决机构对注册域名的处理结果仅限于:
(一)注销注册域名;(2)将注册域名转让给投诉人。此外,商标所有人如果想获得其他救济,如经济救济或针对域名持有人的禁止性判决,只能诉诸司法程序。《解释》规定“人民法院认定注册使用域名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的,可以责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撤销该域名,也可以应原告的请求,责令原告注册使用该域名;给权利人造成实际损害的,可以责令被告赔偿损失。”正因为《解释》直接将争议界定为“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投诉人要求经济赔偿是理所当然的。
四、域名争议解决机制的核心规则及存在的问题
(一)、投诉成立的条件
为了支持投诉,投诉人必须提供证据,证明以下各项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第一,被投诉的域名与投诉人享有民事权益的名称或者标识相同,近似程度足以造成混淆。《解释》第四条第七款
,其定义为“(一)原告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合法有效;(2)被告的域名或者其主要部分构成对原告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翻译或者音译;或者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者近似。,足以引起相关公众的误解。”
《解决方案》并未提及“商标”,而是将其统称为“享有民事权利的名称或者标记”。这个概念将不仅接受域名与商标之间的争议,也接受域名与域名、域名与其他享有民事权利的标记之间的争议。在这一点上,“解”和“解释”不谋而合。鉴于驰名商标的认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而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尚未涉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96年8月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
第三条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负责驰名商标的认定和管理工作。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认定或者以其他形式变相认定驰名商标。”但《解释》突破了这一限制,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认定涉案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从这一突破可以看出,我国的域名争议解决机制实际上将域名持有人置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二是被投诉的域名持有人不享有该域名或其主要部分的合法权益。《解释》规定“被告与该域名或者其主要部分没有利害关系,没有正当理由注册或者使用该域名”。
也就是说,投诉人必须明确,只要域名持有者投诉的是8
,域名享有一定的权利,其投诉必然会被专家组驳回。但在这个问题上,要求投诉人证明被投诉人不享有该域名的合法权益是不现实的,只有被投诉人能够证明其确实享有合法权益。
第三,被投诉的域名持有人对域名的注册或使用有恶意。
“恶意”的存在是认定域名注册或使用违法的前提条件,也是判断域名持有人注册和使用是否合理的标准。
(2)恶意的确定
因为“恶意”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明确定义的词,所以无论是“解决”还是“解释”都列举了“恶意”的定义。
(1)《解决方案》第九条规定,注册或者转让域名的目的是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域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解释》将其定义为“以高价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域名,获取不正当利益”。
客观地说,最高人民法院在制定《解释》时,对这一问题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域名持有人注册后不想继续使用域名,而需要出售或出租给他人的情况。作为以一定代价获得的、具有标识不同网站功能的符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定为一种“财产”,其自由转让行为在《域名管理办法》中并未被禁止。
,应该被允许。因此,可以认定为“恶意”的转让行为,应当是域名持有人以不合理的高价提出转让要约的情形。当然,笔者认为,应当界定“高价”的标准,以便在审判中“有法可依”。
(2)《解决办法》规定“将他人享有合法权益的名称或者标识多次注册为自己的域名,以防止他人在互联网上以域名的形式使用自己享有合法权益的名称或者标识。”《解释》规定“注册域名后,不使用或者不打算使用,但故意阻止权利人注册该域名的”。
由于《域名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没有限制域名持有人同时注册多个域名,域名闲置是正常的。因此,注册后不使用的域名不能视为“恶意”注册的域名。关键在于是否故意阻止权利人注册域名。
(3)《解决办法》规定“注册或者转让域名的目的是损害投诉人的名誉,破坏投诉人的正常经营活动,或者混淆与投诉人的区别,误导公众的。”《解释》将其定义为“为商业目的注册或者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域名相同或者近似的域名,故意造成与原告或者原告网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相混淆,误导网络用户访问其网站或者其他在线网站”。
(3)域名持有人的抗辩
域名持有人的抗辩权是证明被申请人注册或使用域名不存在恶意的基础,这些规定有利于维护域名注10。
以上解释了域名仲裁的案例(域名争议解决机制和诉讼或仲裁只能是其中之一)。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信息有误,请联系边肖进行更正。
相关导读:域名仲裁案例(域名争议解决机制和诉讼或仲裁只能二者选其一)
相关内容:域名仲裁案例(域名争议解决机制和诉讼或仲裁只能二者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