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尖兵》是长影厂1957年摄制的一部谍战片——当年,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虽然是黑白的,但现在看来也是相当不错。
它讲述1947年,地下工作者在古老的北平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的故事。
——从图片上看,1957年的北京还有城墙和城门。
时间交代的很明确。
1947年,北平地下组织“红松组”,在伪装成企业经理钱铸久的陶干同志领导下,利用无线电向我党传递信息。
在一个初秋的早上,地下工作者——报务员孙莹,来到“永裕贸易行”,找“红松组”负责人陶干。
——电影在背景环境的设计上颇有心得。它清楚记录了当时北平的景色,一种混乱的矛盾感,却又舒适的糅合在一起不冲突的画面,构成了当时北平的旧都风貌,也暗暗隐喻着当时北平就是处在动荡混乱的时代。
孙莹把密电交给陶干。
上级党指示:要“红松组”从南京特派的军统特务——邹至甫手中,弄到重要军事情报。
这个时候,我不知道孙莹是报务员而不是交通员。一个报务员直接到公司找组织负责人——还关起门来,我觉得似乎不妥,会不会因此惹出更多的问题呢?
南京特派专员——军统特务邹至甫,终于大驾光临了。
接机的夜晚,邹至甫完全看不见脸,大礼帽遮着。但仅从一个背影,就能判断出,这是个说一不二、唯我独尊的人物。
他一点不含糊,开头就是大搜捕,一上来就是流血牺牲,这是《地下尖兵》电影的真实背景故事。
敌人大搜捕,孙莹跑到陶干家报告,一阵猛敲门——把人弄得很紧张,以为陶干要被捕了,开门却是自己人。
敲门也有暗号的啊,大姐,没来由让陶干和观众都惊出一身冷汗。
就是从这个环节中,我感觉红松组这个“尖兵”并不“尖”。
为了弄清敌人突然搜查的原因,组织启用了打入敌长官部的地下党——艾永伯。
成天穿着美式军装,特别有型、有派头的艾参谋,探听到邹至甫到北平的具体行踪和时间。
电影前期,除了交代必要的背景环境,重心就放在这个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艾永伯身上。
饰演艾永伯的陈汝斌,在《保密局枪声》中饰演叛徒黄显才,是个很帅很洋气的演员。
但是我不喜欢他——先入为主的原因,老电影里,叛徒形象一般都很猥琐。我觉得他还是演反面人物更合适。
为了从邹至甫手里搞到情报,陶干以做黄金买卖为由,有意设计机会接近邹至甫,但被对方狡猾地躲开了。
这个地方就又有个问题——既然清楚邹至甫“是块老姜”,从他手里搞到计划很困难,为何陶干还是急于出头露面?这种主动接近的行为,岂不是给邹至甫一个可疑的印象?
所以,浦克演的这个情报小组长,最初给我的感觉是计谋很少——他获取情报主要靠艾参谋一个人。他的作用就是把艾永伯和共产党连接起来,并没有体现出陶干本人的英勇和机智。
某种程度上,我甚至觉得他的形象也更适合去演一个坏人。
与此同时,邹至甫一面命令特务搜查我党秘密电台,一面安排叛徒用假情报吸引我们,引诱我方人员上钩。
艾永伯不知是计,在公园和陶干、孙莹接头,把情报传递过来。
但是且慢,问题又来了。
——他们的接头可是公开的密谈。与其说是密谈,不如说更像一场热烈不设防的约会。
并且,孙莹作为报务员,怎么能参加接头?而且是违反地下工作“不同的成员单线联系”的规定,和陶干一起接头?
假情报混淆了我方视线。
很多同志被逮捕,给地下组织造成了损失——我们的地下工作,或者说间谍工作,永远不会像我们的电视剧那样美好,优秀的间谍大多是以牺牲为代价的。
所以,必须承认,邹至甫的侦察能力很强(这个反派演得很好),一切行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工作频频告捷,让地下党穷于应付。
矛盾突发,陶干终于被怀疑,被特务跟踪到胡同,急于改头换面。
我记得这个镜头,在路的拐角,他匆匆将大衣反穿,并带上眼罩,迎面向特务走了过去。
特务果然没认出他来。
陶干作为情报组组长应有的能力这时才得到展现。对主要角色前后反差式的设计,倒是具有一定的突破性。
同时受到怀疑的还有艾永伯——每次接头都是一身显眼的军服,招摇过市,也难怪他俩会被特务盯梢,还被照了相而不知。
莫非红松组从上到下都有麻痹思想吗?
反面角色就大不同了。
比如李孟尧演的特务队长,就是他不多见的一个反派人物,特别阴沉毒辣,像一条不咬人的狗,比他在《红孩子》里演的黄静波要有深度。
在孙莹家搜查电台的这场戏,很有特色——他一边问着话,一边拿出手帕,掩住鼻子,这个动作,简直看不出表演痕迹,达到了“我即角色、角色即我”的表演境界。
他亲自检查房间,成功搜查出地下党的电台。这个过程,凶狠中透着心细,又显其“专业”和阴毒。
李孟尧的镜头不多,可是他总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人物的身份、性格、内在心理等,通过一个个细致入微的神情和动作,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体现了一个专业演员的深厚基本功和素养。
失去了电台,为了随时能把重要情报报告上级,陶干决定派孙莹出城,去西山另取电台。
——这又奇怪了,电台是在孙莹家里被搜出来的,孙莹身份已暴露,怎么还能公开出城呢?
须知,孙莹是报务员不是交通员。一个弱女子固然敢突破国民党重重封锁,把电台安全带回来——可不能排除她要是在中途出了状况,岂不更加糟糕?
陶干则以陪宋太太母女游颐和园为名,准备接应孙莹。
老反派安震江,在片中演了一个情报小组成员,在我记忆中,这是他唯一一次演正面人物,虽然仍是一副贼忒兮兮的样子,但在本片中可以理解为机敏。
其实,安震江的演技是一流的。
狡猾的邹至甫跟过来了——他想查出陶干的破绽。
扮演邹至甫的李林,走到哪里都是笑里藏刀,阴沉不露。我怀疑他是不是专门对当年的情报站长进行了采访,从中寻找到灵感,并根据剧情的需要,对邹至甫这个人物进行了认真的设计,才使其呈现在银幕上的时候,更加真实可信。
当然,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人——陶干机智地摆脱邹至甫的追踪,利用敌人的汽车,混过城门哨卡,把电台带进城来。
邹至甫为避免再被共产党弄去情报,决定叫敌六军军长沙振武亲自来北平面授任务。
为了迷惑我军,他用将计就计的办法召开军事会议,扬言六军撤退的日期后延,还要为“盟友”举行舞会。
陶干得此消息,先是立即报告了上级。
但突然又得到消息,沙军长已于当日飞离北平,情况突变。
为了进一步探听虚实,陶干冒险去舞会找到艾永伯,并巧妙地从沙军长太太口中探出沙军长行踪,了解到敌人改变六军行动计划日期是假的。
陶干一人孤身闯宴会的勇敢,再次突出表现了正面人物的性格。
得到真实消息的陶干,立即决定与上级联系,马上更正。
然而此时,邹至甫率特务包围了舞场,陶干走不成了!
表情得意的邹至甫,悠然向陶干踱了过来。
——准确到位的表演,通过细微的神情变化,李林将邹至甫稳操胜券的内在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个人物如此生动鲜活地存在于银幕上,令人感到真实可信。
陶干与邹至甫这段图穷匕见,剑拔弩张的对手戏,是惊心动魄的。
——这才是真正的抓捕。
一开始,两个人还是说些空洞的场面话。但很快邹至甫就不再演戏。
陶干,这出戏你演得不错呀。
怎么,专员,还满意吗?
该结束了!
敌人居然先宣称该结束了。气场非常强大!
陶干的回应还是镇静的。但我觉得他有点虚张声势。因为这个时候,他是万无可能逃脱的了。
这场电影的惊险,最终由敌人(不是我们的人),得到了完美展现。
千钧一发之际,艾永伯打坏了舞场的电闸,在黑暗混乱中,陶干乘机逃走,把准确情报发了出去。
依赖艾永伯的掩护,陶干得以脱身。但艾永伯却负伤被捕,光荣牺牲。
影片的最后,我们的地下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英勇斗争,完全配合解放军,战胜了敌人,
狡猾的邹至甫得到了失败的下场。
实际现实中的故事是非常悲惨的。
因为历史上北平共谍案我地下党是失败的——影片已经拍的够乐观够阳光了,不管我情报小组牺牲了多少人,最后还是我军胜利了,算是安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也只能这么拍了。
斗争仍在继续,为了准备解放北平,陶干和他所领导的地下组织,又接受了新任务。影片结尾,一男一女,骑车而来,并辔远去,只有革命伴侣才能享受这种浪漫。让我们一边看电影,一边接受教育,同时记住我们的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