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说1983年的央视春晚是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其实这只是狭义上的一种说法。
如果我们将历史拉长,将春晚的定义扩展,广义上官方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历史将更早。
一般来说,在1983年之前至少还有三台晚会可以称之为春节联欢晚会。
一、1979年央视迎新春文艺晚会
1978年在历史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两个多月,刚刚从北京电视台改名的中央电视台就推出了一台《迎新春文艺晚会》。
这台晚会的导演是两位女将,一位是杨洁,另一位是邓在军。她们两位在央视的地位有些特殊,有魄力有胆识更有能力来担纲重任。
这台晚会用现在的眼光看也非常时髦,交谊舞、斗牛舞等当时看来非常洋气现在看也不落伍的节目缤纷斗艳。据说由于跳斗牛舞的演员穿的衣服太紧,导致通过黑白电视机收看节目的观众误以为演员们在袒胸露背,导致央视收到了很多电话投诉。
著名歌唱家李光曦演唱的《祝酒歌》成为这届春晚留给观众最深刻的记忆。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台晚会在央视内部似乎被忽略了,之后的各种关于央视春晚的宣传都有意无意无视了这台春晚的存在,第一届央视春晚的荣誉也归属于1983年春晚。这让杨洁导演一度耿耿于怀。
二、1962年北京电视台(央视)笑的晚会
1961年时,央视的前身北京电视台按照上级指示举办了一场《笑的晚会》,当时文化部的指示是,要播出群众买票都看不到的节目。
按照上级指示,北京电视台连续举办了三届《笑的晚会》,由于第一届效果很好,第二届就放在了春节前,因此这第二届《笑的晚会》也可以算是一次春晚。
这次春晚的导演是年轻的王扶林,颇有想法的他为春晚做了两个开创性的尝试。
一个是引入“小品”这种表演形式,这是王扶林从戏剧学院学生那里得到的启发,著名演员和导演谢添在这次春晚上表演了小品《变脸》。因此严格意义上“小品”第一次上春晚可以上溯到1962年。
另一个则是引入“茶座”式观众席,打破现场观众和演员之间的“第四堵墙”,让演员可以进入观众席表演。这个创意据说是王扶林从东欧学来的,但在笔者看来,天津的连兴茶社和声远茶社当年说相声时好像也是这种形式。
不管怎么说,这种茶座式的观众席被后来的所有春晚导演继承下来,从1979年到1983年再到2020年,这个创意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这届春晚是直播,由于当时还没有录像技术因此现在看不到录像,只能通过一些图片了解到当年的一些节目。
当年年轻的游本昌本来准备上台表演一个滑稽节目,但由于饥饿、劳累和紧张他一下子昏倒在现场还摔破了头,王扶林一开始以为是游本昌自己加戏,后来才发现他是真昏倒了。
这次春晚大轴节目由当年的相声界承担,来自北京和天津的相声演员们表演了《诸葛亮请客》,据说相声效果相当好。可惜我们只能从一些幕后照片才能领略到他们当年的风采。
三、1956年春节大联欢
央视的前身北京电视台是1958年才成立的,因此1956年这次著名的《春节大联欢》和电视台无关,这台晚会是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主办,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组织和录制的。一方面通过中央广播电台进行广播,另一方面则通过电影拷贝分发到各大电影院放映。
这届春晚可以说是广义上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而且还是春晚历史上档次最高、出席嘉宾咖位最大的一届。
从到场嘉宾中,我们可以看到郭沫若、巴金、老舍、周立波等文坛领袖。还能看到华罗庚、钱学森等科学界大佬。
此外,出席春晚的还有当时的电影明星和战斗英雄等。首都工商界代表也出席了晚会,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是荣毅仁。从嘉宾名单上可以看出,这届春晚称得上是群星云集、熠熠生辉。
晚会主持人是当时红遍全国的“李向阳”郭振清以及来自北京的安琪。不过在当年,他们还不能叫主持人,而是叫报告员。
这次晚会有几个著名的节目,档次之高让人咋舌。
年轻的郭兰英独唱歌曲《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京剧大师梅兰芳则演出了他最经典的《宇宙锋》片段。年过花甲的京剧麒派创始人周信芳登台表演了《四进士》片段。两位京剧泰斗同台飙戏在当年并不多见。
评剧名家新凤霞的《刘巧儿》唱段也受到热烈欢迎。
全场晚会最欢乐的时刻则是侯宝林的出场,当年侯宝林在全国正走红,他的出场也被导演安排成颇有创意的方式。
最后侯宝林还是被晚会现场的魔术师以“穿帮”的形式把他从柜子里变出来。
侯宝林则结合刚才的片段以及刚刚颁布的《交通法》和郭启儒合说了著名的相声《夜行记》。
综合来看,不管是1956年《春节大联欢》,还是1962年春节《笑的晚会》,以及1979年《迎新春文艺晚会》,这三场演出都称得上优质的春节晚会。
三台晚会的成功举办也为后来的央视春节晚会做了充分的人才储备和经验积累,我们在回忆春晚历史时也不能忘了这三台精彩的春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