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微信推出了“小程序”。有媒体称腾讯副总裁、微信负责人张小龙在这一天是向10年推出的iphone致敬。于是关于争论“小程序”的未来是成是败的文章充斥整个互联网。
预言成功者,认为“小程序”的轻量级应用可以实现张小龙所说的“无需安装、触手可及、无需卸载”,进而成为现在市面上流行的APP的杀手,甚至可能导致各种APP“突然死亡”。
而预言失败者,则认为微信正在从“轻”到“重”,功能变得越来越繁复,同时“小程序”因为体量所限,呈现的内容和服务不及APP。
笔者认为这两路人大都是瞎掰,原因在于他们根本就没有理解“小程序”作为一个平台的意义,也缺乏动态看待互联网发展的能力,是一种典型的刻舟求剑。
首先,很多人将“小程序”看成是取代APP的一种应用,于是开始对比“小程序”与现有APP在功能上的差异,进而得出小程序的优劣,这本身就搞错了“小程序”这个平台的价值。
要知道当年iphone上出现APP的时候,可并不在乎去对比其与当时主流电脑平台windows上应用程序的差异,因为双方在运行平台和实用功能上存在很大差异,而最终结果是windows的应用程序也逐渐在APP化。假如当年APP的开发者们都是琢磨着怎么把windows上的功能平移过来,恐怕也没有现在的APP遍地开花了。
同样,“小程序”作为内嵌在微信内部的一个应用平台,虽然在功能上可以部分替代APP,但是并不是跟APP完全在同一平台运行,而未来基于“小程序”开发的应用,也不必是完全从APP平移过来,而是可以基于“小程序”平台并结合微信其他功能优势开发出全新的应用,甚至是APP完全不具备的功能和用法。在这种应用还没有开发出来,甚至连影都没见到的时候就对比“小程序”和APP多少有点过于心急了。
其次,“小程序”所谓的“小”,根本来说只是相对APP来说的,而这种大小之争在手机带宽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很可能会消弭于无形。仍以windows平台的例子来说明,当初rm/rmvb格式曾经一度盛行整个网络,其特点恰恰也是体积小,结果在网络进入宽带时代后,这种“小”带来的优势瞬间被无视了;同样,我们现在电脑和手机普遍使用的云技术,假如没有带宽的充裕,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当我们摆脱了56K调制解调器的时代后,有多少人在乎开几个云笔记呢?
可见,随着带宽的发展,以及APP功能和“小程序”功能的演化,这种“小”的优势未来究竟还能不能成为胜负手犹未可知,甚至随着摩尔定律在互联网的实现变得无关紧要,又何以谈成败呢?
应当注意到的是,“小程序”与APP的重大不同,其实并不在于大小和功能是否重叠,而在于运行平台、使用场景的不同以及可开发空间的不同。作为平台级产品,我们不应该盯着现在的“小程序”有什么没什么,而是应该用动态的眼光看待未来这个应用平台可以开发出什么,以及可以满足哪些用户的需要,解决哪些用户的痛点。而上述这些,至少在“小程序”发布的第二天就想要得出答案,多少显得有些不自量力了。
就笔者看来,不论是APP还是“小程序”,其前景都是无穷的,但正如两个具备天赋的同班同学不一定有同样的人生,将来APP与“小程序”究竟是相爱相杀还是井水不犯河水甚至是相互辅助支持,都需要更多的程序猿、攻城狮们跟我们答案,而这样不确定的未来或许才是最美好的。
Tags:行业新闻以上就是现在预言“小程序”成败的大都是瞎掰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