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存在一个明显的规律路径:线下实体遭受打击,线上虚拟市场出现兴旺。如非典促进了电商及互联网的发展,所以不少催生的产业及机会都与网络有关系,疫情之后可以多关注以下几类行业:
健康相关产业
这次疫情给人的感觉是,医疗技术捉襟见肘,医疗服务力不从心,武汉作为全国性的中心城市,医疗资源相对充足,但受到疫情的冲击之后,也需要全国医疗系统的支持。
其实这种打击不亚于一场局部战争,如果国外以这种方式发动一场细菌战,我们岂不是要崩溃?所以,首当其冲的要是医疗健康行业的重塑。
疫情过后国家肯定会提高公共医疗投入的占比,与之相关的病原体检测、医疗物资供应、医疗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生产、隔离病房服务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行业都会受到影响,不过生物医药方面的企业要注意政策门槛,这几年深圳有不少海归团队在生物医药方面创业,有些技术不错,也有不少政府补贴,但遇到政策上的门槛,所以关注这个行业的人,要多关注政府的政策,若政策出现改革,这个行业会有更大的机会。
另外一点是疫情期间,网上诊疗被媒体热炒,网络医疗及智能医疗确实是一个趋势,但是中国的医疗体制掌握了绝大多数的医疗资源及数据,虽然这个行业值得关注,但更要关注医疗体制改革。
生鲜电商
如今,不少人虽然形成了网上购物的习惯,但国内的线下购物仍然活跃,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商业街依旧繁华,人们活跃在菜市场,聚集大量线下流量,可经历这次病毒疫情后,当人们足不出户,就需要依赖互联网渠道来满足自己的居家服务。
值得注意的就是在线生鲜无疑成为新的亮点,在线生鲜是这几年兴起的行业,此前有点不温不火,但疫情激发了这个行业,很多人在手机应用上买菜买生鲜,但是这个行业依旧面临着几个问题:
一是后端的供应链。生鲜供应链难度是很大的,这点绝对不容小觑;二是前端用户习惯的培养,这个行业客户的教育成本很高,很多大爷大妈不习惯使用手机买菜,这次疫情有助于习惯的培养,但是疫情过后,大多数人会回到实体菜市场超市买菜,一是考虑价格因素,二是生活习惯,买菜是大爷大妈们锻炼身体,朋友交流的一种生活方式,不过这个行业依然会被资本看好,只是他的成长可能会像当年的美团一样付出漫长而艰辛的努力。
在线教育
接下来是在线教育。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受到了热捧,包括在线教育培训机构以及系统提供商,比如培训机构学而思提供了免费课程,供孩子在网上学习;腾讯作为系统提供商提供了云教学服务,为在线教育提供技术支持,今年开市第1天,中文在线、全通教育等近30个在线教育股涨停,这次疫情对这个行业的影响出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更多资本进入在线教育和知识付费,二是强化了人们在线学习及付费的习惯,三是倒闭更多专业人士加入培训,在线教育及培训的规模会扩大,质量会提升,少儿的在线教育规模也会持续扩大,但是从长期来看少儿的实体培训,尤其是辅导培训,兴趣培训也不会因线上教育而受到冲击,更可能是线上和线下会有更好的结合。
游戏
而疫情期间游戏也十分火爆,有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上升最快的游戏应用,前三类分别为休闲游戏类、视频影音类、医药相关,分别占比52%,8%和6%,手游成为了春节档期间最大的赢家,例如王者荣耀在大年三十当天的流水为20亿元左右,创下历史上单款娱乐产品单日收入的最高纪录,但疫情对这个行业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改变这个行业的正常趋势,预计游戏分级制度的出台,才会对这个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文娱业
疫情期间,徐峥的囧妈在网络上免费直播,引发电影界的抗议,囧妈突然放弃了院线,改为现场免费收看,开了中国电影业的先河,不过此举不会改变电影业的规则,在当前的审查机制下,电影发展空间依然有限。
在线办公
春节过后很多人依然不愿意冒险去上班,更愿意呆在家里办公,而相对于传统行业工作者,互联网行业工作者受影响较小,他们依靠电脑就能搞定很多事情,所以2月3日当天,各类在线办公软件数据暴增。
根据媒体报道,当日本已有所准备的钉钉,在中午紧急扩容一万台服务器,企业微信平台同时涌入了数百万企业,是去年同期的三倍数,数千万用户使用企业微信远程办公,同时几十万场会议在企业微信召开。
AI应用
AI本来就是风口,疫情的突然爆发也让AI有进一步爆发的可能。
原因是AI降低了密集劳动的依赖度,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这不仅降低了被感染的风险,也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当然,AI需要更多的算法和应用层面支持,现在的数据层已经不是问题。
相信这次疫情会让老板考虑更多地将AI技术应用的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