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安全监测沿革
大坝安全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初,当时的方法和设备都较差,加以坝工设计、施工水平也不高,大坝失事时有发生。出名的有1928年美国的圣·弗朗西斯坝失事,1959年法国的马尔帕塞拱坝失事,1963年意大利的瓦依昂水库滑坡,都造成很大损失,引起社会震动,促使许多国家制定大坝安全监测法规,改进监测技术和监测仪器,使大坝监测工作得到很大发展。7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实现了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美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都在其国内建立机构进行大坝安全监测资料的集中处理。中国的大坝安全监测工作开始于50年代中期,60年代逐步研制和生产了各种监测仪器,制定了《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手册》等有关规定。80年代研制并应用了遥测垂线坐标仪、倾斜仪、水位计、激光准直设备等新仪器新设备,在龚咀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东江水电站等大坝上实现了内部观测仪器自动测量和自动处理,建立了全部国家性的大坝安全监测机构和资料分析中心,开始制定各种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和技术规范。
大坝监测系统介绍
水库大坝智能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主要运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GNSS、坝体深部位移倾斜监测技术、坝体内部渗流渗压监测技术、库区水位水流监测技术等,结合雨量监测等环境监测设备,在坝体表面和坝体深部设立监测站,全天候实时采集水库坝体的位移、沉降、倾斜、浸润线、库区水位等各类监测数据,通过设置相应报警闻值,与分级自动发送信息报警等综合手段,对水库大坝进行全天候自动化监测预警。
大坝监测主要内容
大坝安全监测主要包括大坝温度应力、渗流、地震效应和环境影响等几个方面。温度应力监测内容包括:库水位、水温和气温的观测,坝顶结构面温度,坝基温度分布,混凝土温度场计算以及基础发热和渗漏量等。渗流监测内容包括:水头、水位、水压、渗流量系数和渗压比等;地震效应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地震动荷载观测及坝基和两岸山体水平位移监测等;环境影响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温、湿度变化,大气压力变化,空气中氧含量的变化以及风速和风向变化等。另外,为进行大坝安全评价,还需要对大坝的材料特性、应力状态以及运行条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