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知觉有哪些功能
视知觉的功能:
1、空间知觉:知觉物体(包括图片、文字、符号等)的位置及与周围事物的空间关系。
2、视觉记忆:把当前看到的东西和以前的经验作比较,加以分类、整合再储存在大脑中。
3、辨别功能:能认出物品之间特征的异同点,接着进行配对。
4、视觉想象:能不用看到物品,大脑就能想象出具体的样子。
视知觉在心理学中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进行解释,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视知觉是更进一步的从眼球接收器官接收到视觉***后,然后一路传导到大脑的接收和辨识的过程。我们的知觉、记忆和思维,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以视觉作为组织,加工和储存的形式。由此可见,视知觉对于我们的生活及其重要。
扩展资料:
提高视知觉能力的训练方法
1、七巧板拼图。先利用彩色七巧板拼出各种有色彩的图形(色彩有提示作用);在用同色七巧板拼出各种图形;
2、彩纸拼图。 让儿童利用各种颜色或画有各种图案的彩纸来复制各种模式(如人、植物、动物等),例如把画有人体各部位的彩纸拼成一个人、把“支解”的动物或植物复原等。
3、搭积木。先练习用彩色的木制或塑料制积木拼几何形状或模型;后应用同色的捷式积木拼搭。
4、从图片中寻找图形。在一幅图中发现一系列物体或图形,如要求找出所有正方形等。
5、木珠拼图。用一串木珠复制一些图形或摆成不同形状。
6、猜谜。要求儿童解谜,谜底可以是人、动物、形状、数字或字母等,但谜面必须是视觉信息或视觉想象的;如“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了个白胖子”(打一食物——花生)。
7、分类。要求儿童按大小或颜色把几何形状分类;学会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将扑克牌分类。
8、各种智力拼图。将原本完整的彩图按照一定的规律支解成若干个小部分,要求儿童根据原图还原。
9、摹写图形。要求儿童把家长写或画在黑板上的具有不同空间位置、不同形状的图形摹写在纸上。
10、几何形状的匹配。要求儿童把不同大小或不同形状的盖子盖在相应的瓶子上;或要求儿童按照画着的形状把相同的找出来。
11、纸牌游戏。利用纸牌作为教学材料让儿童来匹配数字、图形等;
12、数字、简单字或词的游戏。对数字、简单字或词的视知觉与辨别是重要的阅读准备技能。家长(尤其是幼儿园家长)可以通过合适的游戏让儿童对字母与数字进行匹对、分类、命名等,如让儿童把图片上画的图形与词进行配对;让儿童利用某种特征(如动物、交通工具等)对所有的词汇进行分类;也可以利用与“纸牌游戏”、“字母与数字”相同的方法来进行词的视知觉训练。
13、寻找遗漏的部分:家长把一些实物(如人、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画在图片上,在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漏掉某个部分,让儿童把遗漏的部分找出来。
14、知觉速度。利用速示器或快速地呈现卡片来提高儿童认图片、图形、字母、数字、字词的速度。
15、写、画训练。让孩子通过涂鸦的方式适当画一些“作品”,以训练眼手协调、视觉追踪等能力。
16、迷宫训练。给孩子做大量的迷宫练习或自己动手制作迷宫,训练孩子的视觉浏览、视觉追迹等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视知觉
什么是视功能?都包含哪些?
什么是视功能?
视功能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看东西的能力。如果孩子视功能出现异常,那就是孩子看东西的能力变差了。视功能涉及调节和聚散两大功能,一个代表了眼睛看远看近的聚焦能力,一个代表了眼睛内外转动的能力。它们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互相配合协调,才能让我们眼睛看任何距离都可以轻松面对。相关数据表明,大多数孩子的近视都是由于视功能异常所引起的。
当我们一只眼睛的视功能出现问题,或者两只眼同时出现问题时就会产生一些症状。比如:看近东西时有重影、复视感、模糊,字体发生流动、跳动,眼部有牵拉、紧张感等。
孩子视功能缺损会出现什么问题?
一、双眼协调能力变差
①导致孩子斜视或斜视加重
②难以集中注意力,阅读理解困难
③容易产生视疲劳
二、眼球控制能力变差
①阅读时漏字错行
②看东西难以保持稳定状态
三、眼球聚焦能力降低
①容易视力模糊,阅读学习时容易出现视疲劳
②阅读能力下降
③阅读时注意力很难集中
四、手眼能力协调能力变差
①运动能力变差
②写字歪歪扭扭
五、视觉空间感知能力变差
①读写过程中,出现字母、词语和数字位置左右颠倒的现象,方向辨别困难,理解地图和图标有障碍
六、视觉记忆和注意力不足
①抄写困难,难以记住看到或读的内容,阅读理解能力差,阅读效率低下
视功能检查的意义是什么?
视力度数的检查是最容易发现眼睛是否出现问题的常规检查,但是过往的检查过于着重视力度数,导致部分儿童青少年的视功能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
视功能代表了我们眼睛各个功能协同运转的能力,它不会像视力那样直观的被我们感受到。因此,在儿童视力发育阶段,定期检查视力和双眼视功能就非常有必要,建议每次检查眼睛时都需要加上视功能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对学习的影响减少到最少。
解决视功能异常方法——裸眼3D视觉训练
裸眼3D视觉功能训练可以解决视功能异常,缓解近视加速增长。经过临床检测发现,由于睫状肌痉挛导致调节反应功能出现障碍,几乎所有的近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功能障碍,需要进行视觉功能训练。举个例子,身体素质好的人,会经常通过锻炼来减少生病的风险,身体素质较差的人,则需要通过锻炼来增强体质。
通过看多频动态三维立体影像,使睫状肌、晶状体、眼直肌、眼斜肌同时得到锻炼,增强眼睛的调节能力(视功能),改善调节滞后量,提高视觉神经系统和视觉成像质量,全方位的眼球运动让眼睛更健康。
视觉功能
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vision)。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视觉形成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光感受器的进化
在进化过程中光感受器的形成,对于动物精确定向具有重要意义。最简单的感光器官是单细胞原生动物眼虫的眼点,使眼虫可以定向地作趋光运动。涡鞭毛虫眼点的结构更为完善,借助这种眼点对光的感受可以捕食。多细胞动物的感光器官逐渐复杂多样。如水母的视网膜只是一种由色素构成的板状结构,这种结构可给动物提供光线强弱和方向的信息。随着动物的进化,出现了杯状或是囊状光感受器并具有晶状体,可使光线聚焦。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以及节肢动物常有纽扣状的眼或是凸出的视网膜。这类光感受器由许多叫做个眼的结构排列在体表隆起之上构成,仍位于小囊之内。小眼中的光感受细胞为色素所包围,光线只能由一个方向进入小眼,故而能感受光的方向。这种视觉器宫在进化过程中,在不同种类的动物表现为特定的型式,如昆虫的复眼。脊椎动物的视觉系统通常包括视网膜,相关的神经通路和神经中枢,以及为实现其功能所必须的各种附属系统。这些附属系统主要包括:眼外肌,可使眼球在各方向上运动;眼的屈光系统(角膜、晶体等),保证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眼和视网膜
眼呈球形,由巩膜所包围。巩膜在前方与透明的角膜相接续。角膜之后为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是眼睛的主要屈光系统。在晶体和角膜间的前房和后房包含房水,在晶体后的整个眼球充满胶状的玻璃体,可向眼的各种组织提供营养,也有助于保持眼球的形状。在眼球的内面紧贴着一层厚度仅0.3毫米的视网膜,这是视觉神经系统的周边部分。在视网膜与巩膜之间是布满血管的脉络膜,对视网膜起营养作用。
角膜和晶体组成眼的屈光系统,使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倒像。角膜的曲率是固定的,但晶体的曲率可经悬韧带由睫状肌加以调节。当观察距离变化时,通过晶体曲率的变化,使整个屈光系统的焦距改变,从而保证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象清晰。这种功能叫做视觉调节。视觉调节失常时物体即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象,可以发生近视或远视,此时需用合适透镜来矫正。
在角膜与晶体之间,有虹膜形成的瞳孔起着光阑的作用。瞳孔在光照时缩小,在暗处扩大来调节着进入眼的光量,也有助于提高屈光系统的成象质量,瞳孔及视觉调节均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
眼球的运动由六块眼外肌来实现,这些肌肉的协调动作,保证了眼球在各个方向上随意运动,使视线按需要改变。两眼的眼外肌的活动必须协调,否则会造成视网膜双像(复视)或斜视。
视网膜是一层包含上亿个神经细胞的神经组织,按这些细胞的形态、位置的特征可分成六类,即光感受器、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神经节细胞,以及近年新发现的网间细胞。其中只有光感受器才是对光敏感的,光所触发的初始生物物理化学过程即发生在光感受器中。脊椎动物视网膜由于胚胎发育上的原因是倒转的,即光进入眼球后,先通过神经细胞的网络,最后再到达光感受器。但因神经细胞透明度很高,并不影响成象的质量。
光感受器及其兴奋
光感受器按其形状可分为两大类,即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夜间活动的动物(如鼠)视网膜的光感受器以视杆细胞为主,而昼间活动的动物(如鸡、松鼠等)则以视锥细胞为主。但大多数脊椎动物(包括人)则两者兼而有之。视杆细胞在光线较暗时活动,有较高的光敏度,但不能作精细的空间分辨,且不参与色觉。在较明亮的环境中以视锥细胞为主,它能提供色觉以及精细视觉。这是视觉二元理论的核心。在人的视网膜中,视锥细胞约有600~800万个,视杆细胞总数达1亿以上。它们似以镶嵌的形式分布在视网膜中;其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视网膜黄斑部位的中央凹区,几乎只有视锥细胞。这一区域有很高的空间分辨能力(视锐度,也叫视力)。它还有良好的色觉,对于视觉最为重要。中央凹以外区域,两种细胞兼有,离中央凹越远视杆细胞越多,视锥细胞则越少。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乳tou),由于没有任何光感受器,便形成盲点。
光感受器的基本结构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均分化为内段和外段,两者间由纤细的纤毛相连。内段,包含细胞核众多的线粒体及其他细胞器,与光感受器的终末相连续;外段,则与视网膜的第2级神经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外段包含一群堆积着的小盘,这些小盘由细胞膜内褶而成。视杆细胞多数小盘已与细胞膜相分离,而视锥细胞小盘仍与细胞膜相连。在正常情况下,外段顶端的小盘不断脱落,而与内段相近的基部的小盘则不断向顶部迁移。但在视
什么是视功能?
(visual performance) 将速度及正确性纳入考量计算视工作岗位照度之一种定量评估。
人眼的视觉功能包括:
光觉、色觉、形觉(视力)、动觉(立体觉)和对比觉(一般所说的视功能检查多指行觉(视力)的检查)。视功能分为三级: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
临床上通常会检查光觉,当患者矫正视力低于手动/眼前时(即戴合适的眼镜仍不能分辨眼前的手是否在晃动);色觉,升学征兵入职体检时会涉及到;形觉(视力),即平时看的E视力表;对比觉,即对比敏感度,主要看夜晚的视力是否良好,对比敏感度不好的人晚上看东西不清楚。立体觉很少涉及。立体视不好的患者辨认物体远近、水的深浅等会有困难,尤其是在陌生环境中。
视觉功能评定方法包括
视觉功能评定方法包括:单眼遮盖试验、光觉反应、注视和追视、眨眼反射、双眼同视功能
人的感觉有许多种,如触觉、味觉、嗅觉等,可通过触摸物体的形状、品尝味道、嗅其气味来感觉物体。而视觉是一种极为复杂和重要的感觉,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80% 以上来自视觉。
视觉的形成需要有完整的视觉分析器,包括眼球和大脑皮层枕叶,以及两者之间的视路系统。由于光线的特性,人眼对光线的***可以产生相当复杂的反应,表现出多种功能。
当人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经过瞳孔和晶状体,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在受到光***后,将光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再根据人的经验、记忆、分析、判断、识别等极为复杂的过程而构成视觉,在大脑中形成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概念。
人的眼睛不仅可以区分物体的形状、明暗及颜色,而且在视觉分析器与运动分析器(眼肌活动等)的协调作用下,产生更多的视觉功能,同时各功能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使视觉更精美、完善。
因此视觉为多功能名称,我们常说的视力仅为其内容之一,广义的视功能应由视觉感觉、量子吸收、特定的空间- 时间构图及心理神经一致性四个连续阶段组成。
视功能包括哪些
光觉当可见光线穿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在视网膜上被感光细胞所吸收,感光细胞即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将其转换为神经兴奋,并通过视神经传至大脑,在大脑中产生光的感觉,从而形成光觉。因此光觉是指视网膜对光的感受能力,它是视觉的基础。为了产生视觉,进入眼睛的光线必须达到能引起视细胞兴奋的能量,并且要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形觉形觉是视觉系统重要的感觉功能之一,是人的眼睛辨别物体形状的能力。形觉的产生,首先,取决于视网膜对光的感觉,其次,是视网膜能识别出由两个或多个分开的不同空间的***,通过视中枢的综合和分析,形成完整的形觉。在医学上,把人眼的分辨力大小称为“视锐度”或“视力”,视力可分为光觉视力、色觉视力、立体视力和形觉视力。一般所说的视力即指形觉视力,它是指识别物体形状的精确度,即区分细小物体的能力,也就是两个相邻点能被眼分辨的最小距离。“视力”一词习惯上指中心视力,而中心视力是最基本的形觉内容,而且多指远视力。完整的视力概念除中心视力外,还应包括周边视力,即视野。医生们常用视力表来检查视力,用视野计来检查视野。 色觉色觉是指人眼分辨颜色的能力。颜色视觉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心理现象,颜色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在人脑引起的主观印象。色觉是视觉系统的基本机能,对于图像和物体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人眼可见光线的波长是390~780毫微米,一般可辨出包括红、橙、黄、绿、蓝、青、紫7种主要颜色在内的120~180种不同的颜色。辨色主要是视锥细胞的功能。因视锥细胞集中分布在视网膜中心部,故该处辨色能力最强,越向周边部,视网膜对绿、红、黄、蓝4种颜色的感受力依次消失。由物理学可知,用红、绿、蓝3种色光做适当混合,可产生白光以及光谱上的任何颜色。 立体视觉 立体视觉又称深度视觉,即不仅认识物体的平面形状,而且能感知物体的立体形状及该物体与人眼的距离,或两个物体相对的远近关系。立体视觉必须以双眼单视作为基础。
视觉功能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视觉功能障碍的表现、视觉功能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