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收购ACF  石英加热管,  800  T型槽试验平台  求购ACF  深圳回收ACF  回收ACF  T型槽装配平台  求购日立ACF  T型槽地梁 

生活中的思维训练:用身边案例练就分析力!我会送你红色玫瑰

   日期:2024-03-16     作者:三元方差    浏览:50    评论:0    
核心提示:来源| 三元方差经常有朋友问我,作为学生但想做分析相关的工作,日常怎么锻炼这个技能呢?我就跟他们说,多留心身边的事儿。比如你看到啥觉得奇怪了,就得问问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儿?”

来源| 三元方差

经常有朋友问我,作为学生但想做分析相关的工作,日常怎么锻炼这个技能呢?我就跟他们说,多留心身边的事儿。比如你看到啥觉得奇怪了,就得问问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儿?”多问几个“为什么”,往深了挖,追根溯源的找答案。时间一长,你自然就有了分析的眼睛。

不过,还有同学会犯难,不知道怎么用这招儿在生活里练手。

那我今天就来给你举个栗子,看看怎么用日常的小事儿来磨练你的分析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

分析能力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

当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时候,你如果能发现潜在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你走在了别人前面。

我们身边其实充满了很多习以为常的小事情,一旦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它们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我们认为的常识,其实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原因。

就拿楼层来说吧。你有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建筑好像总是喜欢6层、11层、18层、26层、33层这样的楼层数,而7层、19层、37层这种就比较少见。

这是巧合,还是有什么规律?

如果你之前已经发现了这个现象,说明你对数据的敏感度还是挺高的。对数字敏感就是分析的天赋之一。

出现频率高的数字背后,肯定隐藏着某种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呢?你有没有兴趣去探究呢?

如果你对此感到好奇,那么你探求真相的热情就是提升分析能力的强大动力。

分析问题

那这些常见的楼层数代表了什么呢?

这种情况看起来不是某个地方特有的,而是遍布全国的,所以很可能跟国家的政策有关系。

当然这是我们的猜想,我们还需要用证据来证明。

大部分朋友可能都不是搞建筑的,对行业的规定和条文不太熟。但你会不会因为好奇心,去进一步找证据解答这个疑问呢?

如果你愿意挖掘下去,那说明你真是个爱探究的人,还真挺适合做分析工作的。

答案其实并不遥远,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这些楼层数字背后的逻辑,关键在于成本。

根据《住房设计规范》,7层以上的建筑,如果楼面到地面的高度超过16米,那就得装电梯。一般楼层高度是3米,6层楼就是15米,不用装电梯。但7层就超过16米了,装电梯意味着成本增加,得房率降低,所以大家宁愿停在六层。为什么不见12层的楼呢?因为11层以上,你得加装消防电梯,防火门还得是乙级的,成本自然又是一笔。因此,大家通常会选择11层作为上限。19层楼呢?超过18层,消防楼梯就得分成两个独立区域,不仅如此,电梯得是消防专用的,还得至少两部,楼梯间还需要封闭设计。

再往上的楼层都是类似的道理,分别都有对应的限制。

超过一定高度就有更严格的要求,导致成本不是线性增加,而是跳跃式增长。

所以虽然楼层数字看似随意,实则有几个特定的楼层,成本相对会低一些。四、五层不如直接六层来得划算,如果超过六层,就不如直接造11层。

这就是楼层数的秘密。

举一反三

到此,问题似乎已经清晰了。

不过,这个答案对我们来说好像没多大用处,不是吗?

毕竟我们大多数人不是建筑行业的从业者,了解了这一点,顶多在闲聊时显摆一下自己的知识面。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

确实,如果只是单纯的知识点,它和我们的生活可能没太大的连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从中学到点什么,反而可以用这个现象来练习我们的思考方式。

设想一下,在这个政策背后,其实体现了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只要设定了交易规则,参与交易的人自然会倾向于成本最低的方案。

那么在工作中,我们能如何借鉴这一点呢?

实际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方说,我希望顾客购买更多商品,我不能强迫他们每人买三件而不是两件,但我可以制定一个规则,比如买满三件打85折。这样一来,原本只打算买两件的顾客可能就会考虑多买一件。

这样的做法和楼层数的规律其实是同一个经济学原理。经过这样的思考,你对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就更深一步。

我们同样可以延伸到管理学。

奥卡姆剃刀原则告诉我们:"如非必要,勿增实体"。

如果你管理得过细,什么都要设规则,那人家还有什么自主思考的空间?比如政策过度限制,比如规定楼层必须多高、每层楼高必须达到多少,那市场的创新活力就会受限。

因此,制定政策时要抓住核心,只设定最关键的几条。其他的,开发商会自己调节和创新。

如果你负责管理工作,同样需要找到那个平衡点——既不过度干预,让下属有自己的判断空间,又要确保不会失控。关键是找出必须关注的内容,设定工作的大方向和界限,其他的就交给团队成员去完成。

你看,即使是一个跟我们看上去毫无关联的小例子,其实背后连接着很多东西。只要我们愿意去深入挖掘,就能找到相互之间的联系点。当你的知识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网络,你对它的理解就会更深刻,应用起来也会更得心应手。

小结

我今天举这个例子,是想帮你学会如何思考身边的事情,通过这种思维训练不断锻炼你的能力。

也许你也可以思考一些其他的“奇怪问题”。

比如,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在进入公司三年后选择跳槽呢?

原文链接:http://www.souke.org/news/show-314517.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生活中的思维训练:用身边案例练就分析力!我会送你红色玫瑰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