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收购ACF  石英加热管,  800  T型槽试验平台  深圳回收ACF  求购ACF  T型槽装配平台  回收ACF  求购日立ACF  T型槽地梁 

生态环境部:突发环境事件仍呈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

   日期:2024-06-26     来源:生态环境部    浏览:25    评论:0    
核心提示:6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天威就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他表示,当前我们国家环境保护结构性、根

6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天威就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他表示,当前我们国家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的态势总体上没有根本缓解,突发环境事件仍呈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总体来看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结构性、布局性的环境风险长期存在。我们国家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危化品交通运输结构不够合理等,这些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全国有7000多座尾矿库,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了16.5万公里,每天通过道路运输的危险物品近300万吨,全国现有化学物质约4.5万余种,每年还要新增上千种,这些化学物质在生产加工、使用消费、废弃处置等各个环节,全流程都有可能进入环境。实际上有什么样的布局,就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有多大的环境安全压力。这种结构性、布局性的风险长期存在,并处于高位运行,对环境安全造成巨大的压力。

第二,突发环境事件的诱因复杂、量大面广。刚才也说到,突发环境事件多是由各类事故、灾害次生的,化工企业火灾爆炸等这些生产安全事故,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事故是主要的诱因,合计占比超过80%。同时像极端天气和地震等这些自然灾害也容易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加上跟污染物排放,历史遗留问题等这些因素耦合叠加,风险防范和处置难度非常大。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包括我国在内,全球遭受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极端天气和生产安全等这些因素耦合叠加,加大次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例如2021年大家知道,高温、干旱和大暴雨的极端天气在我国多地出现,在甘陕川诱发了多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在郑州诱发了多起突发环境事件,电池自燃、电解铝厂爆炸、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泄漏等等,极端天气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第三,新问题、新挑战交织显现。除了石油类、重金属这些常见的污染物以外,二氯甲烷等新污染物,以及刚才提到的甲苯二异氰酸酯等相对少见的污染物,在近年来突发环境应对中屡有出现。应急监测和处置都面临新的考验。同时,公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不断提高,信息传播方式的飞速变化,给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也带来了新挑战,容不得半点疏忽。

应该说突发环境事件既有各类突发事件的共性——突发性,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发展态势都有不确定性,同时又有环境属性这些特殊性,如果说难,我觉得就有三难:

第一难,诱因复杂。突发环境事件80%是由其他事故次生,生产安全、交通运输这些事故次生,而这些事故无处不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第二难,综合性强,处置难。很多流域性的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往往涉及切断源头,还有可能要引流、水利调度、应急监测以及饮用水保障等多个环节。大气污染事件可能还涉及人员疏散等这些问题。特别是重大事故,往往面临非常大的困难。例如黑龙江伊春尾矿库泄漏事件,那都是在极端条件下,冰天雪地,零下三十几度,羽绒服外面还得套着棉大衣,340多公里的河道,几十个处置环节,几十个处理点都要有人盯守,都要有人值守,都要有人实时关注,这个处置起来很难,监测的力量也很难跟上。

第三难,突发环境事件社会关注度高,应对难。突发环境事件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不能出任何纰漏,否则就会影响公众健康,也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说应对是全方位的,要综合应对,有的事件看起来很小,但是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变成重大事件。

因此可以说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我们工作有点像足球比赛守门员一样,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是生态安全底线、生命线,基本要求,我们始终秉持“时时处处事事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强化事前防范和应急准备,坚决守牢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主要的措施,大措施是三个方面:

第一,要强化隐患排查。指导各地深入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治,紧盯“一废一库一品一重”等重点行业领域、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以及汛期等敏感时段,尽可能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现在看预防为主,我们讲难以预测,但是我们可以尽量的准备。

第二,强化环境应急准备。刚才也谈到了突发环境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所以对于突发环境事件来说,我们必须要做到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而掘井,渴了才挖井,来不及了,就必须要准备。“有备治人,无备治于人”,所以我们按照以空间换时间的总体思路,指导全国各地编制重点河流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方案,提前找好可以利用的空间设施,到突发环境事件的时候,就直接能派上用场。闸坝可以拦截,水库可以调蓄,沟渠可以引流,多年的实践都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这是符合中国特色的应急措施。按照这个思路现在目前我们又在推进化工园区“一园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准备措施,全国有600多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化工园区,我们现在按照“一级不出厂区,二级不进内河,三级不出园区”的思路,推进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把这些高风险的园区管起来。

同时,我们定期组织开展分层分级环境应急培训,指导各地深化环境应急演练,配强、配优环境应急队伍,提升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

第三,强化协调联动。2020年我部与水利部联合发文,指导跨省流域上下游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2022年我们与应急管理部签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协议,明确信息共享,处置联动等八个方面的合作内容,切实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

在此基础上,我们指导全国各级生态部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沟通,建立信息通报、责任共享、会商预警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确保自然灾害以及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等这些事件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通报信息,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

以上就是生态环境部:突发环境事件仍呈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链接:http://www.souke.org/news/show-330575.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生态环境部:突发环境事件仍呈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