搳,在《现代汉语词典》注音“huá”,只一个词条:搳拳,即划拳。《新华字典》11版198页“搳(拼音huá)”字,只有一个意思-搳拳,饮酒时两个人同时伸出手指并说出一个数,谁说的数目跟双方伸出的手指总数相符,谁就算赢,输的人喝酒。现作“划拳”。这是字典原话。
“搳”字,《说文解字》曰:“擖也从手害声胡秸切。”“擖,刮也从手葛声一曰挞也。”擖:箕舌,即畚箕前面伸出的部分。而“畚箕”,即为方言中所说“簸箕”。《礼祀·少仪》:“执箕膺擖。”郑玄注:“膺,亲也。擖,舌也。持箕将去粪者,以舌自乡(向)。”这是说“手拿畚箕时要把箕舌对住自己的胸口。”
▲▲搳,方言里最基本的含义是“扒拉”
在农业社会,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鸡的行动,人们最为熟悉。
搳,本指鸡刨食的动作。鸡子搳,鸡搳,鸡用爪子在草丛里、沙土中扒拉扒拉,找虫子吃,找种子吃,是一种本能动作。
形象一个人写字很潦草,湖北方言说“你写的字,像鸡子搳了的”。
形容一个人闲不住,说“鸡搳命”。鸡搳命,就是忙碌命。这个说法很形象。鸡一天到晚,都在不停地搳啊搳,找食物。鸟为食亡。
鸡哪怕在谷堆里吃谷子,也习惯边搳边啄食。“鸡把谷子搳了一地。”
一个人刚学游泳,不太会蛙泳,说为“在水里瞎搳”。
▲▲搳,引申出翻动、抓、挖等其他含义
搳,基本义是指鸡刨食的动作,后来引申出其他相关含义。
1.翻动。把簸箕里晒的汤圆粉搳一下。
2.翻动并理平。指扒拉摊平的动作。如农村在禾场上晾晒,把谷子“搳平”。“搳”就是“扒拉平整”。
3.活动(受限)。这地方太窄了,搳不开。
4.抓。如一把搳。搳了一把刀子。在他脸上搳了一条印子。
“搳拳”语出《红楼梦》。《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写道:“宝玉只穿着大红棉纱小袄儿,下面绿绫弹墨夹裤,系着一条汗巾,靠着一各色玫瑰芍药花瓣装的玉色夹纱新枕头,和芳官两个先搳拳。”又:“袭人等一一斟上酒来,说‘且等一等再搳拳,虽不安席,在我们每人手里吃一口罢了。’于是袭人为先,端在唇上,吃了一口,其余依次下去,一一吃过,大家方团圆坐了。”第七五回-贾珍因命佩凤等四个人也都入席,下面一溜坐下,猜枚搳拳。沁香等道:“我们都不会,倒不如搳拳吧。”巴金大作《家》十三-老太爷看见眼前许多兴奋的发红的脸,听见搳拳行令的笑声,心里更快活”等名著描写来看,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喝酒游戏。作为中国民间“酒令”的搳拳游戏,其起源最初可追溯到汉代时期。由于其技巧性颇强,给搳拳者双方留有神机斗智的余地。加之搳拳时二者均需喊出数字,并快速变换手指屈伸以决胜负,既让人兴奋不已,又极富竞争性,因而自汉以降被传承沿袭了下来。
搳拳,俗称“划拳”,指的是猜拳行令,有助于提高酒场热度气氛,拉近心理距离,融洽彼此感情,所以也算一种文化。是昔时在家宴客或酒店办席时的常景,为饮酒助兴的一种方式,今已渐被淡忘。
其规则一般为两人同时出拳,在两拳接近的瞬间,各自攥拳或伸出一到五根手指(分别表示从零到五),并同时喊出从零到十的数字作口令。如果自己喊出的数字,与两人伸拳所“报”数字之和相等,则算赢了一拳,对方须干一杯;若对方也猜对,算平手。有时采取“三拳两胜”,败者饮。多出拳或喊口令稍慢一拍,算“赖皮”;如自己所喊与所伸出的手指数目在数字逻辑上明显不符,如喊“不出”时自己却伸出一根以上的手指,或喊“七巧”而只出一根手指,则为“臭拳”,要罚酒。
其玩法,似两军对阵,往往口令急亢如阵前断喝,伸指迅疾如利剑封喉;算法须快如闪电、出拳像惊雷掠地,绝不拖泥带水,非体魄强健、思维敏捷者不能搳之。此过程中,口令、指法交织碰撞,搳者意气风发,观者眼花缭乱。柔中带刚、文里有武,体现了酒文化的莫名意境。出拳有一伸拳出指、两伸拳出指的;最多不超过三次伸拳,必出指。
口令一般为三字、也可简略成两个字,甚至单字,或扩展成四个字。并非是单纯喊数字,如攥拳一般喊“不出”或“宝不出”;一喊成“一定”、“一会手”、“一心敬你”或“一定恭喜”;二喊成“两好”、“两家好”、“哥俩好”;三喊“三星高照”、“三状元”;四喊“四喜”、“四美”、“四季财”、“四季发财”、“四红四喜”或“四喜来财”;五要喊“五魁”、“五福”、“五魁首”、“五子登科”;六喊“六顺”、“六六顺”、“六六大顺”;七喊“七巧”、“巧七”、“七个巧”、“巧到七”;八喊“八福”、“八大仙”、“八匹马”、“八马双杯”、“八福同享”;九喊“九快”、“九大运”、“快喝酒”;十则喊成“十满上”、“满堂红”、“十全齐到”或者“全来到”等。
搳拳口令中藏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因素。如“三星高照”中的“三星”指的是福、禄、寿三星;“三元”即古时乡试头名解元、会试头名会元、殿试头名状元。其它如“四喜”、“五魁”、“五福”、“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七巧”(乞巧)、“八福”等,均各有典故出处。
“五魁首”
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奎星”就是“魁星”。在星宿文化中,“魁星”主文运,所以,在古典时期,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古时魁星楼、魁星殿遍布全国各地,保佑各地的考生,金榜题名。
“五魁首”是“五经魁首”的简称。我国自隋唐起,实行科举取士,到明清时期,以儒家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取士,以每经的第一名称之为"经魁”。在乡试中,每科的前五名必须分别是其中一经的“经魁”,所以又称“五经魁”或“五经魁首”。俗称"五魁"或“五魁首”。到后来,不再采取五经取士制度,但乡试中仍习惯把前五名称为五魁。“五魁首”便流行下来。
搳拳也称划拳,是我国从古代传至今天,不但没有失传而且更加丰富的酒文化之一,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行酒令这个东西,增添酒兴,烘托喜庆。
“一”心敬
一心敬,出自唐代诗圣杜甫的名篇《高都护马行》,诗词里面写着:“与人一心成大功。” 表示祝酒人诚心敬酒,同心共饮之美好心愿。划拳的人挑起大拇指,呼作“一心敬”。挑拇指本是对人夸赞敬佩的表示,表现对他人的敬重。
“俩”相好
酒令文化里,俩相好一般是划拳的开局,也有喊哥俩好,爷俩好,还有喊兄弟好的,总之意思是一样的,都是从俩相好里延伸出来的,常常起拳时便以双方辈分或者称谓,呼出哥俩好,爷俩好之类的开局词,意思是表现出友情第一,划拳输赢不重要的态度。
“三”星照
三星,就是福星、禄星、寿星,意思即期望三星高照,划拳的时候呼作三星照。传说中的天官星座、紫徽星座、南极星座,这三个星座,就是福、禄、寿三星,能给人们带来幸福、资财和健康长寿。
“四”红喜
中国传统文化里,四红是有专门指向的,分别指的是鹤顶、鸡冠、樱桃、胭脂,这在古人的文化里,是四种喜庆的颜色,注意是鹤顶,不是毒药鹤顶红。而四喜,是指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四个时刻,因此划拳的时候,四红喜就是这个意思。
“五”魁首
五魁首,是说《诗》、《书》、《易》、《礼》、《春秋》五部著作,古人熟读这五本著作以求功名,夺得魁首,因此呼作五魁首,划拳的时候喊五魁首,即飞黄腾达之意。
“六”六顺
六在中国民间,本就是吉祥的数字,全国各地都有六六大顺的说法。划拳时的六六顺,除了有民间所说的六六大顺之意,另外还有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这六顺。
“七”个巧
七个巧,即是七月初七,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七月初七这天,民间妇女比穿针引线斗巧取胜,祝贺织女喜会牛郎,后来七巧演变为乞巧的说法,划拳用作呼词,是夫妻美满、家庭和睦的祈望。
“八”匹马
八匹马是指《穆天子传》中传载,周穆王有八骏之乘的八匹宝马良驹,今天人们以此作为行酒令寄寓振奋腾飞的人生追求。
“九”久长
九久长,出处是《史记》,据《史记》载:“建久安之势,成长久之业。”后人取其“久长”二字作为典故,谐音为“酒长”,借喻人们相聚美酒不尽,呼作“九九归”、“九连环”、“九个九”,表现了对天下大同,天长地久的祝愿。
“全”家福
清朝乾隆皇帝自诩文治武功,福禄寿俱全,自称十全老人,今人理解为十全十美,这种对人文治武功,福禄寿俱全的赞美,在行酒令中被呼作全家福,表示祥和美满。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整理者:老虎69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