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从一开始,《东方华尔街》就不是那种能在市场上成为爆款的剧集。
但有了天王刘德华担任监制,有吴镇宇领军的一票戏骨加盟,还有豆瓣8.3的近期国剧最好口碑,如果我是剧中叶抱一那样的“赌徒”,我也会赌这部只有5集的现代版《大时代》可以赢。
可惜从收视上看,这部质量直逼美剧,充满电影感的网剧,还是输了。
首播播放量2907万,在同期网剧中仅居第七。
而最新的播放已经仅破千万,被打出同期网剧前十。
为什么,或者说,凭什么?
这部剧的来头,其实不小,企鹅影视与福斯传媒集团一同合作拍摄的新剧,也是福斯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部电视剧。嗯,就是那个拍出过《豪斯医生》《24小时》的美剧大佬。
题材很特别,讲的是股市商战,《大时代》之后,华语剧集终于又填补了这个类型长时间的空白。
监制刘德华,可不只是挂名而已,在创作前期,他基本上任何事都亲力亲为,剧本初稿和分镜头全部过一遍,演员人选一个个敲定,最终打出来的阵容,吴镇宇、张孝全、余男、陈家乐,全演技阵容。
就连第三集开始客串的,都是这样的狠角色。
很多业内人士看完,都说这部剧完全具备成为爆款的实力。豆瓣8.3,也是对这部剧集品质实实在在的肯定。
可是口碑这么好,为什么收视还是输了,而且还输得有点惨烈?
难道真的只有从头到尾狗血、注水、痴痴涟涟谈恋爱的肥皂剧,才对的上观众的口味?
全程美剧内核 影帝阵容 港剧风味,这还不算好剧?
《东方华尔街》,其实就是一部4小时的金融电影。
一开场,就高能。先是虚构了一个架空国家高云城。
2018年,在已经成为高官的叶抱一的建议下,几大商业巨头把曾被他们放逐到缅甸的韦航找回来,帮他们用股市洗钱。
韦航回来是为了干嘛?报仇!
第一目标,就是打垮曾是他师傅的叶抱一。
时间,瞬时被切回到1997年,乔治·索罗斯在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掀起惊涛骇浪。
叶抱一和学生韦航,联合两个具有金融背景的政府官员卓意宁和Pamela(谭耀文和张可颐的角色)组建了名为“CASH”半官方的股市调控小组。
这个团队有着鲜明的理想主义情怀,一出手,就是为了稳定股市,反抗财团大鳄垄断,维护小股民的利益。
但这个理想主义故事的结局,却是2008年金融风暴再起的时候,大佬们杀了韦航的女友章秀颐,打伤了卓意宁,威胁叶抱一同意帮他们,最终卓意宁和卓航被放逐到缅甸,而叶抱一进入政界,重新开始。
你看,从一开始,剧集就抛出叶抱一和韦航两位角色一山不容二虎的双雄会。
接下来,更是一场金融斗法的智力对决。剑士以剑决胜,智者以脑定局。
师徒两人,有内藏玄机的暗战。
馄饨面吃完,徒弟说:我来吧,我这次回来,就是要帮你买单的。
更有明刀明枪的正面刚。
徒弟说:街上有多少明日基金,我要多少。
师傅说:他开始赌身家,我就要他输掉全部身家。
这样的股市对决,当然令人想起90年代的港剧经典《大时代》,但这部剧集,实际上暗藏着比《大时代》更大的野心。
看出来没,以师徒恩怨未主线,从97年金融危机,08年次贷危机,再到18年全球部分地区的经济危机,剧集实际上用一部港剧风味、美剧皮肉的大制作网剧,带着观众回溯了过去20年的全球金融大战。
在剧集内核上,充满《大时代》式的情义对决,吴镇宇和张孝全角色的智斗,又带出两代人,两拨金融白武士的爱恨情仇。
剧情外壳上,又非常美剧化,结构上强调严丝合缝,叙事上反复使用倒叙,剧情充满悬念和反转,节奏上强调一气呵成,尤其前两集,剧情几乎没有废笔,既烧脑,又密不透风。
直到第三集,才稍微放慢节奏,交代人物关系,为最后的收尾蓄势。
金融的股市对决:专业、惊险、令人大开眼界;
内在的情感纠葛:紧张、带感、充满相爱相杀。
这样的剧集,最考验演技,也最容易出演技。那个最近演了不少烂片的影帝吴镇宇,终于回来了。
我相信没有人会有疑议,吴镇宇饰演的叶抱一,是这部剧中最值得玩味的角色。
表面上,他像是个背叛团队的幕后大Boss,但也是这个角色,在剧里一次次提到那则希腊神话:西西弗斯受到惩罚,日复一日地推着巨石爬到山顶,每每接近山顶就会滚下来,扛上去、滚下来、再上去、再下来。
这个角色,真的那么简单?很多观众都已经看出来,这个角色,实际上经历了三重变化:
一、金融白武士阶段,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
二、忍辱负重阶段,变白为黑,以背叛之名,暗暗保护张孝全和谭耀文。
三、逆风翻盘阶段,以自己为饵,引张孝全回归,完成为理想的献祭。
吴镇宇的演绎,内敛沉潜,如静水深流,角色游走在灰色地带,却被催生出更加丰富的维度。老谋深算中带着一丝温情,镇定自若间藏着几分唏嘘,微笑中透出十分寒意,相比扁平正邪角色,这样的演绎,当然是更加高级,也让角色更有魅力,更让人难以琢磨,不到最后一刻,观众都没办法了解这个角色的本意。
看上去,吴镇宇的角色是邪,张孝全的角色是正。
但很有可能,为摧毁对手不惜摧毁一切的张孝全才是真正的邪,吴镇宇的角色才是守护理想多年的正。
这个为理想主义而黑化落寞的角色,简直是为吴镇宇量身打造,这种人性中的正邪难辨,这种理想主义的悲壮感,也只有这样的影帝级演出,才能撑得起。
最大的悲剧,是无用的结局已被写定,无法重新编程。
这种剖开金融黑幕,直指人性软肋,而正邪对决的张力又时刻吱吱作响的剧集,还算不上好剧?
但《东方华尔街》收视这么低,其实没啥好奇怪的
但好剧,未必有好命。
收视可以定义一部剧集吗?当然不能。
无论是选题、剧作的水准,立意的深度,还是演技的整体张力、制作的精良,这部剧在国产剧中都非常难得。
但剧集收视又实实在在地输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和同档期的国产网剧相比,比如流量单日破亿的《结爱》,豆瓣4.3分但拥有欧豪的《天意》。
《东方华尔街》的演员阵容显然不够流量。
演员里其实没有一个流量明星。
男一号吴镇宇演技有口皆碑,张孝全也是同辈台湾演员中著名的实力派,但都不算有卖气的演员。来自香港的谭耀文、廖启智、张可颐和内地的余男都是演技不用说也有好感度的演员,但依然都不是能为剧集带来流量的明星。
刘德华当然是有号召力的,可毕竟是监制,不能对收视有太大帮助。虽然剧集拥有高口碑,但在动员网生代观众方面,确实不够给力。
二是题材类型也是一个巨大的阻碍,从近年来的网剧市场来看,金融悬疑并不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题材。剧集对专业金融知识的挑战,实际上也构成了剧集成为爆款的障碍。
虽然剧集已经对此有充分的考虑,有金融知识的观众,看这部剧当然会更容易进入那个暗黑紧张的金融暗战中。
但即使对炒股一窍不通的观众,照样可以绕开剧集的金融的部分,从金融看见人心。
可以说吴镇宇和张孝全角色从师生到对手,从合作到对决,从明到暗的反复转化,才是这部剧的戏剧核心。换句话说,专业术语看似深奥,实际上不会影响对剧情的理解。
可惜在观剧惯性之下,观众未必会选择进入这个陌生的类型。
三是观众看不惯。
剧集的美剧外壳 港式内核的拍法,看似兼容并蓄,实际上也有可能造成部分观众的不买账,有人被电影级别的画质,蒙太奇剪辑手法,交错密布的故事线看得汗毛倒竖,就有人挑刺剧集的金融逻辑、相对平淡的剧情和tvb风。
国产剧观众往往如此,对烂剧的一点点进步都充满善意,满心欢喜,但对于走高逼格高品质路线的剧集,则是习惯性看高一线,标准也与烂剧不同。
即使编导费劲心思拍出好剧,照样被很多对着烂剧甘之如饴的观众狠狠吐槽,这是高规格剧集必须面对的命运,没得争辩。
但《东方华尔街》吞下这颗收视哑弹,受损失最大的到底是谁?
良心国产剧没人看,到底谁的错?
输的可能最终还是观众。
因为资本不傻,当《东方华尔街》这样的高品质剧集无人买单,那就不会有下一部了。
那么什么样的剧集会更多地被制造出来呢?
剧中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张孝全的角色去教人怎么拍电影。
怎么拍呢?不需要资金,不需要用心,只需要找知名演员,把股票卖给他们当片酬,电影大卖,股票就会大升。
怎么让电影大卖呢?
一来是有明星参演,二来弄些特惠票,三来搞大声势,人们自然就会走进影院。
这套游戏规则,对网剧同样适用。
虽然口碑已经可以影响到一部分收视,但总体来说,今天的国产影视剧市场,依然是一个流量市场,口碑能起到的作用,依然有限。
讨论似乎又回到了那个问题:良心剧和观众,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当一部良心剧收视不尽如人意时,谁应该是那个负责的人?
确实不能怪观众。
你也不能指望口碑传播就可以力挽狂澜,搞定一切。这还与产品本身定位和性能有关,即使剧集的一切都做到位,观众仍然可以选择不买单。
那些靠着口碑以小搏大的永远只是小概率事件,至少在今天的网剧市场,口碑更像是一个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角色——如果剧集类型对不上观众口味,口碑再好也没用。
相对于同档期的《结爱》、《天意》,《东方华尔街》可以用来营销的东西——所谓的“卖点”不少,但真正管用的不多。
国产金融题材在经历了《大时代》的高潮之后一直呈现疲软的局面,几乎没有卖座大剧出现;主演吴镇宇纵然能将人物演出亦正亦邪的多重维度,也报不了绯闻,上不了头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东方华尔街》对普通观众的吸引力还不够。
对于喜欢边刷剧边聊天的观众来说,《东方华尔街》节奏快线索多,三条时间线交叉进行,1997年的事件和2008年的事件不断闪回,这种高强度节奏或许未必足够友好。
换句话说,虽然观众天天都在吐槽注水剧、不专业的职业剧,但当真正强节奏的专业国产剧到来,这些一直活在观众口中的优点,可能反倒瞬间成为了剧集的软肋。
在很多人仅仅是把网剧当成一种娱乐方式的当下,强调深度和专业性,只会让一些观众敬而远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东方华尔街》要凭借口碑逆袭的难度还是太大了。虽然它是非常工整的商业类型片,故事完整,叙事流畅专业,泪点、炸点俱在。但在这个不太成熟的市场里,它打不过流量剧,也是市场的大概率事件。
对于当下这个中国电视剧战场来说,类型的可口、卡司的名气、前期的宣传终究还是高于剧集的品质。
这让这部剧集,和吴镇宇饰演的角色一样,有一种充满理想主义的悲壮感。
甚至在这个收视故事里,刘德华就是叶抱一。
倾尽全力为观众打造好剧,结果也不过如此而已。和电影不同,刘德华给了吴镇宇一部好剧,却给不了他一座影帝,监制刘德华没有赢得市场的尊重,演员吴镇宇没机会得到奖项的肯定。
剧集于是成了一个国剧市场的隐喻,禹禹独行,承受无人理解的孤独。纵使失败,也无可奈何。
但也像剧中的角色一样,努力即使无用,这些西西弗斯还是日复一日地推着石头。
在这个故事里,刘德华这个西西弗斯不休不止的欲望,是给观众拍出真正的好剧,即使输得一败涂地。
所以就算这部近期口碑最好的国产剧输了,我也要说:输得漂亮!
这个行业,实在需要太多刘德华、吴镇宇这样的西西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