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八部分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其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这是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首次出现“文化自信自强”,而且是写进了文化部分的主标题中。这其中有何深意? 长江日报求知采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博导,中国史教研室主任王学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学斌。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把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求知:党的二十大首次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写进了报告,何为自信,何为自强?
王学斌: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号召和论断,并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就
为文化领域未来五年的工作擘画了明晰的发展蓝图,部署了工作路径,同时也意味着较之以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从中国当前发展实际出发。
首先,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回顾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时,在文化部分,明确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论断,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原创性贡献。十年来,围绕“文化自信”做了很多努力创新,效果非常好,老百姓的文化自信明显增强了,国家文化实力无论是对内、对外都有了一个显著的提高,更加自信。如今,立足于实际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放眼2035年、未来五年的工作,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号召,就是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朝着这样重要的目标,我们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向更加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文化的新辉煌迈进,自强成为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就理所当然了。
同时要看到,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么一个历史交汇点上。大国关系趋于复杂,世界形势趋于严峻,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肆虐,这样的时候,更需要把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勇毅前行,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需要更加强大、强劲、有力。
什么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一言以蔽之,是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尤其是对自身文化生命的坚定信念。也就是说,对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要真懂、真信、真了解,这就是自信。什么是文化自强? 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一定要强上去,也就是说,我们的各方面综合实力,尤其在文化方面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和跃升。简而言之,对内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文化的熏陶下更加牢固。对外是国际影响力,中华文化的辐射力要较之以往更强,这是一个内外兼修的概念。
求知:文化自信自强具有什么样的力量,对民族复兴作用何在?
王学斌:2020年8月下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一书中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沿用了这一表述。文化自信之所以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就在于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能够以无形的形式、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有形的
存在、有形的现实,深刻作用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既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又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实,放眼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这也是一个普遍规律,如果一个文明内部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感不强的话,它不可能继续长时间地存在,会出很多问题。从世界历史上看,一个对自身的文化传统、历史传统特别认同的国家、民族,才能够立于世界不败之地。
当今乃至未来全球化时代。各种价值观念交相辉映,同时又鱼龙混杂的时代,更需要用文化,用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来凝聚人心,形成一个牢固的共同体。所以,较之于政治、经济、生态、社会等各方面的主张,文化是整个民族国家当中最深层次的,而且是最基本的,同时是影响力最持久的力量和精神源泉。
文化自信自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自强
求知:我们要推进的文化自强,是什么样的文化?
王学斌:我们要自强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包括三个层面: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
怎样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强? 第一要坚定文化自信,这是我们一个基本价值立场和对世界各种文明的态度,我们要自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就是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新的价值,尤其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相结合,能够真正面对中国的问题,解决中国的难题,然后为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第二要继承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源泉,是我们的红色基因。100多年来革命先烈所凝聚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的伟大建党精神,毫无疑问是革命文化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资源,这方面的资源我们要代代传承,要保护好、弘扬好,讲好革命文化的故事。
第三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在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也是代表我们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标识,我们也要不断赋予新的含义和面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的双创精神,继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这样一系列发力,才能真正不断铸就我们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求知:怎样理解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提出“文化自信自强”?
王学斌: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新时刻,要在未来五年迈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步,要在2035年之前为建成文化强国打好关键性基础。我们提出文化自强,就是要锚定这个目标,就是要在未来13年中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对未来的规划。这样的历史时刻提出文化自强,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党的传统,就是一切方针政策都是一张蓝图绘到底,极富规划性、长远性和实践性。所以,这要求我们在未来的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中,咬定青山不放松,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解决问题,提炼经验,能够更好地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实现。
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新的时代重任、新的历史创造,比以往更加需要强大的精神引领和文化支撑。唯有将文化建设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中、协调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过程中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全程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实现其目标。
让文化强起来,激发蕴含在中国人内心中宝贵的精神力量
求知: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还有怎样的路要走?
王学斌: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的关键时期,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至少有两个层面的问题要着力解决。
第一,文化不只是文化部门的工作。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能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未来13年中,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推进报告对于文化建设的各项部署,按照相关要求科学推进,尤其是要处理好文化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项工作中的作用,要为各项工作的良性运转提供合力,要融为一体地看待文化的问题。
第二,我们要认识到文化是一种资源,跟生态一样,需要可持续发展。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是要让这种资源更加强大,让这些资源真正成为青山绿水一样的存在。同时我们还要真正地让文化强起来,因为文化是蕴含在中国人内心中的一种宝贵的精神力量,它需要真正地落到实处,能够扎扎实实地让老百姓真正对文化有一种自信,有一种认同,有一种自豪感,要让文化落在实处,化入心田。
(长江日报记者鲁珊)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