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抗日英雄
李兆麟,原名李超兰。曾用名李烈生、孙正宗、张玉华、张寿笺。乳名小升子。家庭出身富农,汉族。辽宁辽阳县铧子乡小荣官屯人(现灯塔县)。一九一○年十一月二日生(农历十月初一)。一九三二年五月经林郁青同志介绍入团,同年秋转党。一九四六年三月九日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哈尔滨道里水道街9号,时年三十六岁。为了纪念他,哈尔滨市将道里公园改名为兆麟公园,并将其遗体安葬在此。
青少年时期的李兆麟勤奋好学,胸怀报国大志,他曾在书箱上刻下了“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八个大字表达自己远大的抱负。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者炮轰北大营,进而武装占领我东北三省。在这国土沦丧,骨肉同胞惨遭蹂躏的危难时刻,年轻的李兆麟满腔义愤,毅然离开家乡,到北平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2年春,他随共产党员冯乃革、冯基平返回东北,在辽阳一带组织第24路抗日义勇军,积极开展武装抗日斗争。并在辽阳小堡一带的农民中,建立了“反帝大同盟”、“少年先锋队”和“妇女会”等反日群众组织。同年5月,李兆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随后,受党组织派遣,以煤矿工人的身份为掩护,在本溪煤矿搞工运工作。1933年2月,因病他被调回奉天休养**。他一面治病,一面坚持工作。后因奉天特委遭到破坏,党的领导人和许多共产党员被捕入狱。兆麟同志在沈阳南关的家也被搜查,母亲、妹妹都被投入监狱。这是李兆麟参加革命工作后遇到的***个大的磨难。他不但未灰心,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抗日救国的决心。他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中又坚持了40多天的工作。由于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加上叛徒特务严密监视,他在奉天已无法继续活动下去,在1933年8月初,怀着寻找党组织、迎接新战斗的期望,乘火车北上,去到中共满洲省委所在地――哈尔滨。
李兆麟到哈尔滨后,曾在满洲省委负责军委工作,不久,到农村去组织抗日武装,建立珠河根据地,先后担任珠河游击队副队长、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政委等职,同著名的抗日将领赵尚志一起,攻宾州,袭五常,鏖战在哈东地区。 1935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他同团长一起,率领全团在延寿、方正一带积极开展游击活动。他主动地和四军军长李延禄配合行动,取得了占领刁翎镇、攻克林口城等一系列战果。 1936年1月,李兆麟随三军主力部队到达汤原县境。根据《八一宣言》精神,北满抗日部队成立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后改称北满抗联总司令部),赵尚志任总司令,李兆麟为总政治部主任。此后,他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六军代理政治部主任和三、六军汤旺河留守处主任的身份留守汤旺河,担负起建立三、六军后方军事根据地的任务。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兆麟回到三军兼任政治部主任。他领导部队积极开辟三江平原游击区,并协助中共富锦县委建立安邦河、沙岗、腰山等地的地下党组织及抗日救国会、妇女会和儿童团等,使这一地区的抗日斗争出现了新局面。1939年5月他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指挥,率部开展松嫩平原游击战,攻克讷河、克山、肇源等县城。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兆麟任滨江省副省长、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
1945年12月底,国民党“接收”大员来到哈尔滨。我党从大局出发,决定李兆麟辞去副省长职务,专任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李兆麟做为我党和群众的代表,无情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阴谋。一伙穷凶极恶的国民党特务分子躲在阴暗角落里策划了多种谋杀李兆麟的方案。1946年3月8日,哈尔滨各界妇女召开解放后的***个“三八”节庆祝大会,李兆麟在会上发表了与“接收”大员针锋相对的、激动人心的讲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就在他讲话的第二天下午,抗联的卓越领导者、民族英雄李兆麟不幸被国民党特务分子暗杀。
噩耗传出,中外震惊。1946年8月15日松江省和哈尔滨市人民把李兆麟的遗体安葬在哈尔滨道里区公园内。墓碑上镌刻的“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之墓”几个金色大字光彩熠熠。李兆麟的历史功绩,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冯基平的简介
冯基平(1911--1983)奉天(今辽宁)法库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北京市副市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陕西省委常务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政法委员会书记。
冯基平,原名冯玉书,别名冯乃革,1911年6月1日出生,法库县卧牛石乡大屯村人。幼年曾在冯氏家族设的私塾馆接受启蒙教育。1917年,考入法库县立第二高小读书。1924年,到法库县立第三小学高级班就读。同年末,考人法库县私立平治中学读书。1927年转入奉天省城私立平旦中学校读书,后考入奉天省立***高级中学(原奉天中学堂)读书。1930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经济系学习。
王英光原型
在电视剧《特赦1959》中,王英光并没有人物原型,他是编剧虚构出来的人物,在剧中很多角色现实中都有对应的人物原型,但也有不少是编剧为了丰富剧情而创造出来的人物,这些角色的出现使剧情更加饱满。
电视剧《特赦1959》是根据现实中的事件改编的,在1959年的时候,中国发生过一件大事,有33名战犯,12082名反革命罪犯和刑事罪犯被特赦,剧中的王耀武、杜聿明、黄维等角色都是这件事中的人物之一,但是梁冬芳、王英光在网上却找不到更多的资料,因为他们是编剧塑造出来的人物,现实中并没有原型能够参考和比对。
扩展资料:
角色介绍
1、张铎饰演王英光
王英光是电视剧的男主角,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被派往各地执行秘密任务,不少国民党的高层最后都被他给策反了,而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政府设立了关押战犯的管理所,王英光也被调到了北京功德林管理所担任所长,开始在管理所任职。
2、奚望饰演梁冬芳
功德林管理所医务室护士。父亲是解放军高级干部,后成为王英光女友。善良,单纯,活泼。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她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代表了新生政权温暖如春的一面。她的言行建立了最直观的形象,产生了最良好的影响。
法库的历史名人
开国少将——赵东寰,辽宁省法库县人(1907-2002),辽宁省法库县人,1936年“西安事变”时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人民自卫军团长,北上挺进支队司令员,八路军南下支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他指挥河北省梅花镇军民同前来进攻的日军浴血奋战,与外围兄弟部队里外夹攻,击毙日寇800余众。随即,他在冀中12县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参加了“百团大战”,为创建晋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纵队参谋长、分区司令员、辽西军区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骑兵支队司令员、师长、副军长等职,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四平保卫战、围困长春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以及伏牛山和嵩山地区的大规模剿匪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南军区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华南军政干校校长、高级工兵学校校长、军委军事建筑部副部长、军委特种工程指挥部参谋长等职,为人民工兵的教育事业,为我国国防科研试验基地和人防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南军区司令部军训处处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华南军政干校校长、高级工兵学校校长、军委军事建筑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参谋长、特种工程指挥部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为人民工兵的教育事业,为我国国防科研试验基地和人防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他1962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赵东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奉系军阀元老——杨宇霆(1886-1929) 杨宇霆原籍宋道口镇代岭村,原名玉亭,字凌阁(又作邻葛)。祖父杨正荣于清同治年间携眷逃荒关外,在辽宁省法库县蛇山沟村落户。父杨永昌,母亲张氏,以开大车店为生。1885年农历七月二十日杨宇霆出生时,家境已好转。父亲靠劳动起家,认为读书无用,因此反对宇霆上学,后经人劝说,才勉强答应他上了私塾。 入学后,启蒙老师高先生发现他聪颖过人,刻苦好学,有过目成诵之才,怕误了他的前程,随将其介绍到铁岭县张秀才那里就读,杨宇霆16岁便考中秀才。废科举后,由堂兄资助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在日本学习期间,常和于珍(后任东北军将军)、邢士廉(后任东北军师长)、熙洽(后任东北军吉林驻军参谋长)一起谈论国事,与孙中山、蒋介石、傅作义也有书信来往。回国后即步入军界,由排长、连长,很快晋升为军械厂厂长。他治军严谨,军纪严明,任少校教官时,深夜搞紧急集合训练,总能从队列中挑出***袜子的士兵当场处罚。有一次他外出归来,哨兵听出是他的声音,不问口令就放他入内,结果他处罚了哨兵。张作霖非常赏识他的才干,调他任二十七师参谋长。此后他协助张作霖逐步打开东北的政治、军事局面,个人也随之扬名,成为张作霖身边的红人,在东北有“智囊”、“小诸葛”之称。 贾连元 贾连元(1897-1975年)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人。著名医生。1927年在南满医学堂毕业后,留校任讲师。 1929年,贾连元与同窗张柏岩等一起来到哈尔滨,曾任哈尔滨市立医院内科主任、院长等职。1941年留学日本,获日本国厚生省医学博士学位。 日本投降后,他与张柏岩等自发组织了卫生系统维持会,组织医护人员保护医院,开展医疗工作,并出任哈尔滨市临时政府的卫生局长兼哈尔滨***医院院长。1946年4月,任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院长,同张柏岩一起为防止1947年鼠疫在哈尔滨蔓延作出了重要贡献。 贾连元学识渊博,通晓英、日、德、法4国语言,特别是在精神病学研究、临床**等方面成就卓著;同时,还对癍疹伤寒、霍乱的防治进行过研究,有不少成果问世。在从事医学教育工作中,贾连元培养了一批内科学和精神病学方面的人才。贾连元是九三学社哈尔滨分社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车向忱 车向忱(1898-1971)原名车庆和。辽宁法库人。早年就读于法库县中学,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补习班。1919年参加北京五四爱国运动,同年秋考入中国大学法科,后改学哲学。热心于教育救国,参与创办中国大学平民夜校,兼主任。1925年大学毕业后回沈阳,先后在省立第三高中、东北大学附中和***高中任教,并创办平民学校普及平民教育。1928年9月成立奉天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1929年夏发起组织辽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被推选为主任干事、会长,兼办《常识半月刊》。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共办城市平民学校41处,农村平民学校200所。他坚持反对日本侵略,进行爱国宣传教育,并兼拒毒联合会负责人,发动会员开展拒毒***烟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参与发起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被选为常务委员。11月代表救国会赴南京面见蒋介石,提出出兵抗日、援助东北义勇军等七项要求。1932年潜往东北慰问东北义勇军,先后寻见邓铁梅、唐聚五、李杜、马占山、苏炳文等部,慰问并鼓励他们坚持抗日斗争。 1933年3月率东北大学学生赴长城前线慰问抗日部队。1934年在北平接办东北难民教养院,主持东北义勇军眷属生产自救事宜。1935年夏应东北军将领王以哲之邀到西安,创办东北竞存小学任校长。同年冬积极促进王以哲同红军实行停战联合抗日。1936年9月发起成立东北民众救亡会,被选为主任委员。他为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做出了贡献。1937年1月参与发起成立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抗日战争爆发后曾遭国民党当局逮捕,经各方营救获释。后在西安主办东北竞存中学,同任教的中共地下党员密切合作,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2月到延安会见毛泽东等。1946年返回东北,任嫩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嫩江省联合中学校长,9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哈尔滨大学校长,主持东北解放区的教育工作。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兼教育部部长并兼东北实验学校校长、沈阳师范师院院长,辽宁省副省长兼省体委主任、沈阳体育学院院长等职。被选为***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他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爱国民主战士。1971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张柏岩 张柏岩(1899-1962年)字松山,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人。著名医生。 张柏岩1915年考入奉天南满医学堂,修业6年,于192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之后,曾在沈阳、长春地区铁路医院任医生。 1929年,张柏岩来到哈尔滨,先后在东省特区医院、哈尔滨市***医院任外科主任、院长。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社会上很有名望。 1935年12月,抗日英雄赵一曼在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县)一次战斗中左腿负伤,伤口化脓溃烂,生命垂危。日本宪兵队为了从赵一曼口中得到重要情报,便把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由张柏岩为她治伤。张柏岩钦佩赵一曼高尚的民族气节,以他高超的技艺精心为之**,并义正词严地抗议日本特务对赵一曼的摧残,迫使敌人在赵一曼**期间不再对赵一曼进行“提审”,使他得以专心为赵一曼治伤。由于张柏岩的精心**,赵一曼的伤势得以好转,从不能走动,恢复到可以拄杖散步。后来赵一曼没能逃出敌人的魔掌而牺牲。但张柏岩以民族大义为重,冒着危险为民族英雄治伤的事迹却一直为人民所传诵。 194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任命张柏岩为市卫生局长、防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撤退时,炸毁了设在哈尔滨平房区“731部队”本部的细菌工厂,致使哈尔滨在1946年8月天花、鼠疫、霍乱流行。在这危难时刻,张柏岩受命指挥防治工作。他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群众一起,克服各种困难,终于使这场瘟疫得以扑灭。 东北解放战争中,张柏岩于1948年率6个手术队赴锦州战役前线救治伤员,胜利完成任务。1955年,张柏岩出任哈尔滨市副市长。 冯基平 冯基平(1911-1983) 辽宁省法库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辽阳县委书记,北平市委军委东北炮八旅旅委书记。1932年因叛徒出卖在北平被捕,关押在国民党北平军人反省分院(亦称草岚子监狱)。1935年经党组织营救,被保释就医。出狱后曾任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常委,同蒲铁路、正太铁路工委书记,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山西国民军官教导九团政治部主任,山西青年决死四纵队十九团团长。1942年进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至1949年,曾任绥蒙保安处副处长,晋绥边区驻晋察冀边区办事处政治委员,晋绥公安局平津工作站站长,中央社会部直属工作站站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公安局处长、副局长、局长,***人民检察署检察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检察署检察长、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建委主任、农委书记、副市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十二大代表,第十二届中顾委委员。1983年9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徐天欣 徐天欣1937年生,辽宁法库县人。1960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同年参加工作。35年来,他先后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铁岭县评剧团、文化馆、县委宣传部、文艺宣传队、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区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单位担任过教员、编剧、剧团团长、文艺队长、宣传科长、剧目室主任等职。1985年任铁岭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获正高级职称研究员。 多年来,他心系乡土文化的研究,撰写了几百篇文章,先后公开出版了《辽北历史》、《铁岭历史名人》二本书(合著)。他撰写的大量文章,有一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它的开创性和地域性。他深知“越有民族性,越有国际性,越有地方性,越有全国性。”所以他撰写论文、考录十分注意研究和展现辽北历史文化艺术的表象和内涵;研究当代文化艺术则不忘其指导地域文化的应用价值。这主要体现在《辽北辽金乐舞活动考述》、《从古诗文中看东北秧歌》、《关于辽北文化土层的答问》、《试论辽北秧歌的历史特征》等文章之中。徐天欣同志的科研成果,曾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其中有的被市政府采用,被选进《铁岭市志》分卷《铁岭市文化志》。他撰写的《铁岭历史名人》一书,被认为政府修志工作的突出成果,成了铁岭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的教材,市长特为该书写了前言,向全市人民推荐。 徐天欣被喻为“辽北土文化研究***人”,如他撰写的《高其佩和指头画》,阐述了铁岭指头画的源流。他撰文介绍法库人任庆泰是《***个把中国戏曲搬上银幕的人》。徐天欣还考证并发现了铁岭的张德彝是***个把外国戏剧介绍给中国的。他发表了《小凤仙在铁岭》、《李成梁故乡轶事》、《魏燮均及其诗》等文章。他撰写的论文、考录,有的被其他刊物转载,有的被外国翻译。 徐天欣对辽北文化事业的开拓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参编的《中国曲志、辽宁卷》,获得文化部的纪念奖;参与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辽宁卷·铁岭资料本》荣获省文化厅二等奖。他撰写的论文《辽北辽金乐舞活动考述》,获得了辽宁省文化厅颁发的科研成果一等奖。《太平鼓源流考略》获省论文一等奖。主持编撰的省重点艺术科研项目《铁岭戏曲志》和《铁岭曲艺志》均获得了辽宁省艺术科研成果一等奖。 《中国戏剧年鉴》载文“辽宁戏剧四十年”。在这篇戏剧史册中,徐天欣被列入辽宁戏剧界名人之一。 徐天欣是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铁岭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会员和铁岭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王愫筠 王愫筠,女,锡伯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她于1942年8月出生在法库县一个贫穷的木匠家庭里。 她1960年9月中学毕业就参加了工作,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她都干过。坎坎坷坷、风风雨雨地走过二十年。1979年她随当兵的爱人转业—同回到她们的故乡法库县。分配到法库县文化馆创编股,搞文学创作辅导工作。 她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辽宁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铁岭市作家协会理事,铁岭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理事长。在法库县文化馆工作期间还曾担任过县文联秘书长,县文化馆副书记、副馆长等职务。1994年从铁岭市文联退休。 这些年她曾参加过吉林师范大学函授学习两年,1982年、1984年先后两次参加省民间文学搜集整理辅导班学习,1985年又参加北京人文函授大学的学习,给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从1985年十月开始,她接受了《中国民间文学辽宁卷·县区资料本》的搜集整理编辑工作。于1987年4月,《中国民间文学辽宁卷·法库资料本》出版了,当时是我市各县区出书最早的一家。受到省委宣传部、省民委、省民研集成办的嘉奖,获得一等奖。并获铁岭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市民委授予一等奖。她本人又得到国家文化部、中国民研集成办授予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她从小就喜欢文学。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30多篇。 近几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各条战线涌现出不少风云人物,为了弘扬改革开放的成果,弘扬正气,她几年来写了一百多万字的报告文学,并编辑出版了报告文学集《银州卫士》等奉系军阀元老——杨宇霆(1886-1929) 杨宇霆原籍宋道口镇代岭村,原名玉亭,字凌阁(又作邻葛)。祖父杨正荣于清同治年间携眷逃荒关外,在辽宁省法库县蛇山沟村落户。父杨永昌,母亲张氏,以开大车店为生。1885年农历七月二十日杨宇霆出生时,家境已好转。父亲靠劳动起家,认为读书无用,因此反对宇霆上学,后经人劝说,才勉强答应他上了私 法库县 菩提圣境
塾。 入学后,启蒙老师高先生发现他聪颖过人,刻苦好学,有过目成诵之才,怕误了他的前程,随将其介绍到铁岭县张秀才那里就读,杨宇霆16岁便考中秀才。废科举后,由堂兄资助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在日本学习期间,常和于珍(后任东北军将军)、邢士廉(后任东北军师长)、熙洽(后任东北军吉林驻军参谋长)一起谈论国事,与孙中山、蒋介石、傅作义也有书信来往。回国后即步入军界,由排长、连长,很快晋升为军械厂厂长。他治军严谨,军纪严明,任少校教官时,深夜搞紧急集合训练,总能从队列中挑出***袜子的士兵当场处罚。有一次他外出归来,哨兵听出是他的声音,不问口令就放他入内,结果他处罚了哨兵。张作霖非常赏识他的才干,调他任二十七师参谋长。此后他协助张作霖逐步打开东北的政治、军事局面,个人也随之扬名,成为张作霖身边的红人,在东北有“智囊”、“小诸葛”之称。
贾连元
贾连搜索元(1897-1975年)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人。著名医生。1927年在南满医学堂毕业后,留校任讲师。 1929年,贾连元与同窗张柏岩等一起来到哈尔滨,曾任哈尔滨市立医院内科主任、院长等职。1941年留学日本,获日本国厚生省医学博士学位。 日本投降后,他与张柏岩等自发组织了卫生系统维持会,组织医护人员保护医院,开展医疗工作,并出任哈尔滨市临时政府的卫生局长兼哈尔滨***医院院长。1946年4月,任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院长,同张柏岩一起为防止1947年鼠疫在哈尔滨蔓延作出了重要贡献。 贾连元学识渊博,通晓英、日、德、法4国语言,特别是在精神病学研究、临床**等方面成就卓著;同时,还对癍疹伤寒、霍乱的防治进行过研究,有不少成果问世。在从事医学教育工作中,贾连元培养了一批内科学和精神病学方面的人才。贾连元是九三学社哈尔滨分社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车向忱
车向忱(1898-1971)原名车庆和。辽宁法库人。早年就读于法库县中学,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补习班。1919年参加北京五四爱国运动,同年秋考入中国大学法科,后改学哲学。热心于教育救国,参与创办中国大学平民夜校,兼主任。1925年大学毕业后回沈阳,先后在省立第三高中、东北大学附中和***高中任教,并创办平民学校普及平民教育。1928年9月成立奉天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1929年夏发起组织辽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被推选为主任干事、会长,兼办《常识半月刊》。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共办城市平民学校41处,农村平民学校200所。他坚持反对日本侵略,进行爱国宣传教育,并兼拒毒联合会负责人,发动会员开展拒毒***烟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参与发起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被选为常务委员。11月代表救国会赴南京面见蒋介石,提出出兵抗日、援助东北义勇军等七项要求。1932年潜往东北慰问东北义勇军,先后寻见邓铁梅、唐聚五、李杜、马占山、苏炳文等部,慰问并鼓励他们坚持抗日斗争。 1933年3月率东北大学学生赴长城前线慰问抗日部队。1934年在北平接办东北难民教养院,主持东北义勇军眷属生产自救事宜。1935年夏应东北军将领王以哲之邀到西安,创办东北竞存小学任校长。同年冬积极促进王以哲同红军实行停战联合抗日。1936年9月发起成立东北民众救亡会,被选为主任委员。他为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做出了贡献。1937年1月参与发起成立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抗日战争爆发后曾遭国民党当局逮捕,经各方营救获释。后在西安主办东北竞存中学,同任教的中共地下党员密切合作,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2月到延安会见毛泽东等。1946年返回东北,任嫩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嫩江省联合中学校长,9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哈尔滨大学校长,主持东北解放区的教育工作。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兼教育部部长并兼东北实验学校校长、沈阳师范师院院长,辽宁省副省长兼省体委主任、沈阳体育学院院长等职。被选为***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他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爱国民主战士。1971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张柏岩
张柏岩(1899-1962年)字松山,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人。著名医生。 张柏岩1915年考入奉天南满医学堂,修业6年,于192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之后,曾在沈阳、长春地区铁路医院任医生。 1929年,张柏岩来到哈尔滨,先后在东省特区医院、哈尔滨市***医院任外科主任、院长。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社会上很有名望。 1935年12月,抗日英雄赵一曼在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县)一次战斗中左腿负伤,伤口化脓溃烂,生命垂危。日本宪兵队为了从赵一曼口中得到重要情报,便把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由张柏岩为她治伤。张柏岩钦佩赵一曼高尚的民族气节,以他高超的技艺精心为之**,并义正词严地抗议日本特务对赵一曼的摧残,迫使敌人在赵一曼**期间不再对赵一曼进行“提审”,使他得以专心为赵一曼治伤。由于张柏岩的精心**,赵一曼的伤势得以好转,从不能走动,恢复到可以拄杖散步。后来赵一曼没能逃出敌人的魔掌而牺牲。但张柏岩以民族大义为重,冒着危险为民族英雄治伤的事迹却一直为人民所传诵。 194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任命张柏岩为市卫生局长、防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撤退时,炸毁了设在哈尔滨平房区“731部队”本部的细菌工厂,致使哈尔滨在1946年8月天花、鼠疫、霍乱流行。在这危难时刻,张柏岩受命指挥防治工作。他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群众一起,克服各种困难,终于使这场瘟疫得以扑灭。 东北解放战争中,张柏岩于1948年率6个手术队赴锦州战役前线救治伤员,胜利完成任务。1955年,张柏岩出任哈尔滨市副市长。
冯基平
冯基平(1911-1983),辽宁省法库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辽阳县委书记,北平市委军委东北炮八旅旅委书记。1932年因叛徒出卖在北平被捕,关押在国民党北平军人反省分院(亦称草岚子监狱)。1935年经党组织营救,被保释就医。出狱后曾任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常委,同蒲铁路、正太铁路工委书记,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山西国民军官教导九团政治部主任,山西青年决死四纵队十九团团长。1942年进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至1949年,曾任绥蒙保安处副处长,晋绥边区驻晋察冀边区办事处政治委员,晋绥公安局平津工作站站长,中央社会部直属工作站站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公安局处长、副局长、局长,***人民检察署检察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检察署检察长、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建委主任、农委书记、副市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十二大代表,第十二届中顾委委员。1983年9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徐天欣
徐天欣1937年生,辽宁法库县人。1960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同年参加工作。35年来,他先后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铁岭县评剧团、文化馆、县委宣传部、文艺宣传队、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区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单位担任过教员、编剧、剧团团长、文艺队长、宣传科长、剧目室主任等职。1985年任铁岭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获正高级职称研究员。 多年来,他心系乡土文化的研究,撰写了几百篇文章,先后公开出版了《辽北历史》、《铁岭历史名人》二本书(合著)。他撰写的大量文章,有一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它的开创性和地域性。他深知“越有民族性,越有国际性,越有地方性,越有全国性。”所以他撰写论文、考录十分注意研究和展现辽北历史文化艺术的表象和内涵;研究当代文化艺术则不忘其指导地域文化的应用价值。这主要体现在《辽北辽金乐舞活动考述》、《从古诗文中看东北秧歌》、《关于辽北文化土层的答问》、《试论辽北秧歌的历史特征》等文章 法库县
之中。徐天欣同志的科研成果,曾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其中有的被市政府采用,被选进《铁岭市志》分卷《铁岭市文化志》。他撰写的《铁岭历史名人》一书,被认为政府修志工作的突出成果,成了铁岭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的教材,市长特为该书写了前言,向全市人民推荐。 徐天欣被喻为“辽北土文化研究***人”,如他撰写的《高其佩和指头画》,阐述了铁岭指头画的源流。他撰文介绍法库人任庆泰是《***个把中国戏曲搬上银幕的人》。徐天欣还考证并发现了铁岭的张德彝是***个把外国戏剧介绍给中国的。他发表了《小凤仙在铁岭》、《李成梁故乡轶事》、《魏燮均及其诗》等文章。他撰写的论文、考录,有的被其他刊物转载,有的被外国翻译。 徐天欣对辽北文化事业的开拓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参编的《中国曲志、辽宁卷》,获得文化部的纪念奖;参与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辽宁卷·铁岭资料本》荣获省文化厅二等奖。他撰写的论文《辽北辽金乐舞活动考述》,获得了辽宁省文化厅颁发的科研成果一等奖。《太平鼓源流考略》获省论文一等奖。主持编撰的省重点艺术科研项目《铁岭戏曲志》和《铁岭曲艺志》均获得了辽宁省艺术科研成果一等奖。 《中国戏剧年鉴》载文“辽宁戏剧四十年”。在这篇戏剧史册中,徐天欣被列入辽宁戏剧界名人之一。 徐天欣是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铁岭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会员和铁岭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王愫筠
王愫筠,女,锡伯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她于1942年8月出生在法库县一个贫穷的木匠家庭里。 她1960年9月中学毕业就参加了工作,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她都干过。坎坎坷坷、风风雨雨地走过二十年。1979年她随当兵的爱人转业—同回到她们的故乡法库县。分配到法库县文化馆创编股,搞文学创作辅导工作。 她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辽宁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铁岭市作家协会理事,铁岭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理事长。在法库县文化馆工作期间还曾担任过县文联秘书长,县文化馆副书记、副馆长等职务。1994年从铁岭市文联退休。 这些年她曾参加过吉林师范大学函授学习两年,1982年、1984年先后两次参加省民间文学搜集整理辅导班学习,1985年又参加北京人文函授大学的学习,给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从1985年十月开始,她接受了《中国民间文学辽宁卷·县区资料本》的搜集整理编辑工作。于1987年4月,《中国民间文学辽宁卷·法库资料本》出版了,当时是我市各县区出书最早的一家。受到省委宣传部、省民委、省民研集成办的嘉奖,获得一等奖。并获铁岭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市民委授予一等奖。她本人又得到国家文化部、中国民研集成办授予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她从小就喜欢文学。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30多篇。 近几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各条战线涌现出不少风云人物,为了弘扬改革开放的成果,弘扬正气,她几年来写了一百多万字的报告文学,并编辑出版了报告文学集《银州卫士》等。
《特赦1959》功德林***任所长原型是谁?
《特赦1959》就是以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真实历史事件为原型进行改编的,其中很多人物都有历史原型,而且使用的还是历史人物真实姓名。
《特赦1959》是由董亚春执导,张铎、奚望领衔主演,曹克难、高一玮、赵恒煊、肖荣生联袂主演的年代剧。该剧讲述了1959年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电视剧的意义:
电视剧有科普教化的作用,比如小时候知道的很多历史知识都是从电视剧习来的很多是非对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电视剧对小孩子的影响会尤其重要,在一些偏远地区,也有扩展视野的作用。
还有譬如以前的一些历史剧用相对轻松的电视剧形式把不是每个人都爱去翻的历史呈现到大家面前,譬如破案剧让人知道警察有多辛苦多厉害,譬如医疗剧让大家知道医生也不容易。
娱乐作用,谁都不可能只工作不娱乐,都需要偶尔看点娱乐性的东西解压一下,大多数人只是普普通通过完一生的普通人,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别说不会经历,甚至在身边都很难目睹,电视剧就会入去想象。
冯基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冯基平传、冯基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