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Run)应该是今年较为受关注的小成本惊悚片。导演阿尼什·查甘蒂之前凭借《网络谜踪》(Searching)一炮而红。影片无论从叙事结构、悬疑营造,亦或镜头表达都属上乘。超低成本的投入,大刀阔斧的创新,给人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电影观感。
这也难怪影迷们纷纷期待阿尼什·查甘蒂的新作《逃跑》了。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3%,影迷打出了79%的不错分数。
但令人遗憾的是,《逃跑》放弃了叙事上的创新,只是套路化的执行了惊悚片的那些经典范例,加上故事本就乏善可陈,报以很高期待的观众自然只能打出基本合格的分数。目前,《逃跑》豆瓣得分6.7,仅好于46%的惊悚片。IMDb也给出相近的6.7分,MTC64分。
综合起来看,《逃跑》只算一部中规中矩的惊悚片,阿尼什·查甘蒂失去了“魔力”,回归传统叙事,没有制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手法。不过,全片节奏紧凑,反转力度不错,整体娱乐性尚佳,弥补了深度不足,余味不够的缺点,仍然能给大部分影迷带来观影快感。
母爱与疾病《逃跑》其实与之前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疯狂父母》、《星之彩》等在故事上“如出一辙”,讲述了最亲近的父母突然“黑化”,对儿女采取极端暴力的恐怖经历。
但《逃跑》的优点是,悬疑氛围做得更足,反转更为自然,两位演员也分别贡献了不错的表演。
特别是因《美国恐怖故事》系列,以及最近的《拉契特》而摘得“鬼妈”称号的莎拉·保罗森,她入木三分的出演了一位控制欲极强的精分母亲角色,加上她之前大量“诡异”角色的形象积累,莎拉·保罗森一出场就自带几分邪气,堪称全片的“基石”。
令人惊艳的是,在莎拉·保罗森的“引领”下,饰演的女儿的新人演员基拉·艾伦同样发挥出色,双腿不便给了她更多时间去展现自己的表情控制,通过眼神和面部肌肉来表达惊恐,给人留下了众多心悸的瞬间。
《逃跑》的故事不复杂,讲述了母亲与女儿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女儿Chloe从出生以来就被疾病吞噬。哮喘,双腿麻痹,皮肤病,心脏病,终生与轮椅为伴,稍用气力推动轮椅就要靠药物缓解呼吸困难,她基本无法独立走出家门外,离不开母亲的照顾。
影片第一幕就详细介绍了众多疾病学名,几乎是用“恐吓”的方式呈现出Chloe命悬一线、如履薄冰的生活。而母亲奉献一切的细致照顾无疑凸显了母亲的伟大,一开始把母亲的形象塑造得极为正面。女儿的积极,母亲的温和,给家庭的不幸打上了一抹柔光。
但这些都是导演“心机深厚”的铺垫而已。前面有多温暖,后面就有多阴冷。
当女儿Chloe从一粒药,产生疑虑,动摇亲情,最后找出真相,让母亲露出原形,伟大的母亲形象瞬间垮塌,亲情关系变为极端控制,所有的付出都是满足自我占有欲的“幌子”,就像那句“我是为了你好”的“自以为是”和“过度关爱”。
《逃跑》的内核就是让未成年人逃出“过度的母爱”。影片中的疾病和药丸就是过度母爱的表征和结果。
女儿全身是病,但并非先天造成,而是后天遭遇,是母亲通过各种药物的“投喂“逐渐积累而成。还未完全成长的女儿自从落下了病根,失去了独自生活,外出交际的能力。只能接受等同于控制的“囚禁式养育”。
当女儿发现母亲为了“投喂”和控制,而装满了整个杂物间的药瓶时,那份震撼自然不言而喻。由此,疾病和药物完成了双重隐喻。过度母爱等于慢性疾病,最后就是“培育”出废物般的下一代。
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但心里机制是占有和满足自己。母亲的行为动机在片头被导演隐藏,而且用剪辑留白故意误导了观众。当片尾谜底和真相揭晓时,我们才发现母亲不过是为了弥补自己母亲身份的缺失,想要扮演一位母亲,由此获得满足感的变态行为而已。
不能夸大说“母爱如病”,但过度的,自以为是的母爱确实是有“毒”的,就像那些麻痹Chloe双腿,损害其心肺,扰乱其生活的药丸一样,如慢性中毒一般毁掉了她的未来和人生。
细节与反转近年来,优质的惊悚片的确稀缺,从文本叙事到悬疑氛围,做到标杆级别的当属乔丹·皮尔的《逃出绝命镇》(Get Out)。《逃跑》也在文本层次上尽量做到了细致。
比如片中多次出现了母亲在家中的小型温室种植蔬果的画面,从浇灌,采摘,到最后成为饭桌上的食料,被制作成养育她和女儿的菜肴。一系列画面拼接起来,其实隐喻了母亲与女儿的关系。女儿就是她温室里的“花朵”,看上去母亲努力细致地浇灌,付出颇多,但等待它们茁壮成长起来后,就会被制作成各类菜肴。
整个过程无疑被母亲所控制,温室花朵从成长到最后“死亡”都被定型,母亲付出后就会立刻得到回报。所以,就像女儿说的那样,“不是我需要你,而是你需要我”!
付出不一定伟大,有时候付出也是一种隐秘的控制,目的还是满足自我,弥补自己人格和人生上的缺陷。每天女儿入睡后,母亲就会去到她的独立办公室,一间女儿不方便下来的地下室。里面储存的照片和视频,被她反复观看。她一会儿露出满意的笑容,一会又出现焦虑和担忧。
那些女儿小时候的乖巧视频令她的母性得到满足,但同时,她担忧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女儿会离她而去。这种矛盾引发了女儿与母亲关系最终的大反转。
即便女儿已经为人母,但被母亲养大的她,也遗传了这种控制欲。母亲的控制欲的表现是“付出”,而女儿则表现为“复仇”。
最后两人都“留了下来”,区别是一个身体瘫痪躺着床上,一个灵魂麻木再也离不开那具“行尸走肉”。
这和《血观音》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血观音》中,女儿带着义肢前来看望母亲,曾经精明的母亲形如枯槁。女儿不惜花费一切为母亲“续”命,为的不过是让她活着承受苦痛,满足她的复仇之心。
母爱伟大,但异化的亲情关系却如疾病一样会遗传,害了不止两代人。
如此恐怖的爱,可比片头出现的那些疾病可怕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