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听相声的都知道,相声起源于北京,繁荣于天津。上个世纪初许多相声艺人,从北京来到天津,先是白沙撒字撂地演出,再逐渐进入茶馆,剧场等高雅之地。
天津的相声以讽刺见长 ,富于幽默感,说逗俱佳,有传统相声滋味,代表人物张寿臣、马三立、李伯祥、马志明、赵伟洲,马志明、高英培、李伯祥、魏文亮等。
北京的相声比较高雅,规范,大气,跟随年代,人物和语言上把控得比较到位,代表人物有侯宝林、马季、姜昆,赵振铎、侯耀文、李金斗等。
相声大师马季
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北京相声的掌门人赵霭如的爱徒,被相声界称为“相声仓库”的王长友。
王长友(1912年—1984年)他的父亲王春海是“小荣椿”科班出科的架子花脸演员(“小荣椿”科班是杨隆寿(1854年-1900年)创建,他是梅兰芳的外祖父,与京剧界鼻祖谭鑫培是拜把兄弟,进宫排戏时,唯一可以在皇帝面前享有赐座的荣誉)。那时候在科班学习是八年才能出徒的。
梅兰芳的外祖父杨隆寿
小时候的王长友就对相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由于家里人口多,那时候他只能一边在外面看相声艺人撂地的免费相声,一边给人做裱糊,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长友结识了相声八德之一的刘德智(?—1952年,郭启儒的恩师),于是就向他请教说相声的各种技巧,刘德智觉得王长友是说相声的好苗子,就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师侄赵霭如(北京相声掌门人1899年——1948年),那时候的赵霭如正掌管着北京东安市场的相声场子。
高德明,王世臣,王长友表演相声名段《扒马褂》
在赵霭如的悉心栽培下,王长友深得北京相声的精髓,无论是单口、对口、群口,逗、捧、腻都很精通,还擅唱太平歌词,演双簧。是一位难得的捧逗双全的相声演员。出师以后与“清门”名家谭伯儒(陈涌泉、赵世忠的师父)搭档,长期在北京、天津、济南、沈阳演出。
王长友
王长友的记忆力特别好,不论多么难的段子,只要他看三遍,基本上就能背下来,因此在相声界赢得了“相声仓库”的美称。王长友不光记忆力好,相声门里的柳活也特别好,尤其是唱莲花落,当时北京的相声艺人当中只有他和孙少林(曲艺圈有“南张北侯中少林之说,即北京侯宝林、南京张永熙、济南孙少林)能把莲花落唱的有板有眼。
孙少林
王长友的台风非常潇洒,可是由于日益繁忙,奔波劳碌没有好好保护嗓子,导致嗓音变得沙哑,可是对相声艺术热爱的王长友扬长避短,独辟蹊径形成了以情取胜、以相感人的独特风格。被喜欢他的人们称为“麒派”相声(麒派京剧的特点是通过高难度的唱念做打来刻画人物,变沙哑的嗓间为苍劲浑厚的独特唱腔......)。
王长友患癌症以后在1984年和罗荣寿演出《文章会》
解放后王长友加入北京市曲艺团,还参加了由孙玉奎、侯宝林、常宝霆等人发起在北京成立的“相声改进小组”。为提高相声演员的文化政治水平,以及对相声的改进做出了贡献。王长友创作的经典相声《不离婚》,《刘巧儿养猪》等都是现在相声界的保留节目。王长友最拿手的相声段子《哭的艺术》借鉴了《斩经堂》(也叫吴汉杀妻),不但模拟各种哭和笑,还加入了旧社会丈夫哭妻子的情景,在演出表演上达到了“后脊梁上都有戏”的境界。
王长友
王长友的徒弟有:赵振铎、郭文岐、丁玉鹏、叶少臣、茹少亭、韩秀英、寇庚杰、范传辅、康松广、臧鸿、赵亮,其中以赵振铎成就最高,他的徒孙李金斗也受到过他的指点。王长友的儿子王惠林艺名王文林(刘宝瑞的徒弟)也走上了相声这条路。
尤其是对爱徒赵振铎(赵世忠的搭档)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1945年末王长友来到济南晨光茶社演出,收赵振铎为徒,他发现济南的观众欣赏相声的水平很高很内行,于是他就长期驻扎下来,一方面自己博采众名家之长,另一方面培养爱徒赵振铎。让赵振铎认孙少林(曲艺圈有“南张北侯中少林之说,即北京侯宝林、南京张永熙、济南孙少林)为义父。学习相声技艺。
前排王世臣,孙少林,王长友,二排李金斗,李鑫荃,赵振铎,史文惠,王文林
结束语,不光王长友受过嗓音的困扰,天津相声演员刘奎珍也经历了嗓音的挫折,一度因患喉疾而失声,最后靠着顽强的毅力,日夜苦练,终于重新登上相声舞台,这也说明一个道理,演员只有的精彩的表演才能赢得观众的喜爱,才能让艺术的生命力延长。相声界曾经有人说“有名的相声演员都在北京了,有能耐的相声演员都在天津了”您觉得呢?欢迎您留言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