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收购ACF  石英加热管,  800  T型槽试验平台  求购ACF  深圳回收ACF  回收ACF  T型槽装配平台  求购日立ACF  T型槽地梁 

屈原写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屈原是怎么写出来的)

   日期:2023-04-28     浏览:50    评论:0    
核心提示: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屈原与楚辞 作为楚辞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动人的一首长诗,人们对《离骚》真是爱恨交加,一方面它雄奇瑰
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屈原写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屈原是怎么写出来的)(1)

屈原与楚辞

作为楚辞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动人的一首长诗,人们对《离骚》真是爱恨交加,一方面它雄奇瑰丽的词章,壮烈激昂的情绪,神秘浪漫的氛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眼光,令世人惊叹。可是,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楚地巫祭文化的不了解,造成了对《离骚》的理解困难。很多人感叹:《离骚》真是太难懂了!

其实,这首长诗是屈原出于个人发愤目的而创作出的一部文学作品。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先秦时代缺乏文学观念与文学传统。屈原是如何独立创作出如此辉煌壮丽浪漫深情的诗篇,并由此把诗歌艺术推上一个顶峰的呢?

对此,汉代大儒王逸在他的《离骚经章句》中指出:《诗经》是屈原创作《离骚》的源头,而《离骚》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艺术手法,才能得如此巨大的艺术成就。他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众所周知,王逸所处的汉代是一个膜拜儒家经典,排斥异端的时代,楚辞中所显现出的忠诚和坚贞,显然会受到儒家学者的欢迎,但楚辞的祭祀形式又与儒家思想相背离。王逸在不了解楚辞的文化背景下,为了让楚辞流传下去,也只有借《诗经》来掩盖楚辞的本来面目。

那么,《离骚》的源头是什么呢?换言之,屈原是怎么创作出《离骚》的?即《离骚》的形成模式和来源是什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屈原写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屈原是怎么写出来的)(2)

诗经

一、《诗经》并不是《离骚》的源头,《离骚》是独立形成的,有自己的来源;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成为我国诗歌艺术的开端,对后世诗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汉代儒家学者的大力推崇下,《诗经》更是成为儒学经典,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还影响了后世很多文人的精神和思想。

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有300多篇。这些诗歌多数来自民间,也有少部分来自于上层文人;它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社会、爱情婚前、风俗习惯、自然天象、地理地貌、动物植物等等很多方面,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在汉代“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政治文化制度之下,带有强烈巫祭色彩的梦辞却没有成为异端邪说,反而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诗经》的“庇护”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在汉代大儒王逸的刻意掩盖下,楚辞最终得以保存并流传下去。可是,《诗经》并不是《离骚》的源头活水,换言之《离骚》有自己的形成模式和来源。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诗经》在春秋战国时代,它的功用只局限于祭祀和外交等正式的场合,被当作某种具有神圣启示性的经典来看。很多时候,《诗经》是被当作一种仪式的,主要用于诸侯朝聘宴享中的礼制,在特定的场合要使用特定的诗乐,规定严格。

屈原写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屈原是怎么写出来的)(3)

诗经

例如:在《礼仪 乡饮酒礼》中就有记载:

“……设席于堂廉,东上……工歌《鹿鸣》、《四牡》、《皇甫者华》。卒歌,主人献工。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当朝中诸侯要进行宴请时,会让乐工专门歌唱《诗经》中的某些篇章,比如《鹿鸣》、《四牡》、《白华》等,而且在歌唱某一篇目时,要用笙演奏相应的曲目。这就像我们现代人在迎接贵宾时,会播放相应的“迎宾进行曲”一样,是我国传统礼仪的表现。

其次,在先秦时代,人们强调的是《诗经》的外交用处,而并非它的文学性。在《论语》中,孔子认为《诗经》“可以言”,也就是可以正式地表达自己。换言之,就是注重《诗经》中的兴、观、群、怨的教化功能,认识功能和政治功能,而并非《诗经》的抒情功能。

再次,在先秦时代,人们并未认识到《诗经》的抒情功能,《诗经》也并没有构成一个文学传统。它不是供人欣赏感叹的文学作品,而是具有外交功用的“辞令”,因此《离骚》对它进行模仿和改造是不可以想象的。事实上,《离骚》在句式,复沓,用韵及篇幅结构上都与《诗经》有巨大的差异,两者之间不可能有先后的承继关系。

屈原写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屈原是怎么写出来的)(4)

《诗经》各种版本

因此,《离骚》并不源于《诗经》,而是有着自己的形成模式及来源,那就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祭歌和楚地特殊的巫术祭祀文化。屈原作为楚国的三闾大夫,这一职务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宗教性质。因此,他势必会对带有浓烈情感色彩的巫术祭歌产生兴趣,并借助宗教情绪来发泄自己的感情。这样,巫术祭歌和巫祭文化,当然就会成为影响屈原创作的第一要素。

事实上,《离骚》是屈原独立创作出来的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是屈原为寻找精神寄托和安慰而向巫术祭歌学习和借鉴后的成果,是具有很高抒情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那么,《离骚》的源头为何是巫术祭歌?本文将从《离骚》的内在结构,文学意象以及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

二、《离骚》在内在结构上采用了巫术祭歌的结构

作为一部长篇抒情诗,《离骚》表达了屈原远大的政治抱负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愤,其感情异常强烈,其内容也十分繁杂。它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以及一些巫术祭祀和神话现象。可以说,在结构上,《离骚》古今杂陈,人所莫测,非常地让人难以理解,简直可以说是摸不着头脑。

对此,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种划分《离骚》段落结构的方案,但依然很难理解。于是,有些人就认为,《离骚》的结构是杂乱无章的,是不能够做划分的。其实,《离骚》是有自己的内在结构,这一结构与巫术祭歌相同。只是因为人们对楚文化的隔膜而忽视了。

屈原写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屈原是怎么写出来的)(5)

屈原写《离骚》

从巫术祭歌的结构来看,《离骚》其实也有着完整而严密的逻辑性:即《离骚》在结构上是对以《九歌》为代表的祭歌的模仿,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段。而在第二段和第三段,《离骚》和《九歌》的整体结构完全雷同。具体论述如下:

第一段是从开头到“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犹未亏”。对于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王逸认为,这是屈原在自述出生,属于传记性的情节。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赞同。对此,本文认为,这一段是屈原在呼唤楚人祖先祝融的降临。

具体而言,就是《离骚》第一、二、三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是屈原在呼唤祖先祝融,是唤神之辞,这与以《九歌》为代表的巫术祭歌是一样的。

为什么要呼唤祝融呢?因为“庚寅日”为吉日,在吉日祭祀祖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庚寅日与祝融也有着特殊关系。据《史记 楚世家》记载,庚寅日是祝融忌日。对祝融而言,庚寅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纪念日。

屈原写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屈原是怎么写出来的)(6)

屈原与《离骚》

而后的“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是屈原呼唤楚人祖先祝融降临之后的一番泣诉。此段中,他提起了大量的神祗,向不同神倾诉自己内心的悲愤。

第二段从“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这一段是在向神祗泣诉之后,仍心绪难平,而往“四荒”寻找神灵,向重华陈词,开始了另一次祭祀。

第三段从“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到结尾“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一段是两次神游,证明了历史上大量君臣际合的事例,抒发自己被离弃的哀愁,表达对故国和君王的依恋之情。

这三段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抒情过程,在抒情达意上也是相对独立,各自完整的。然而,连接三个段落之间的内在根据却是民间祭歌,是屈原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了民间祭歌的结构。和一般祭歌在情节上分为三大段一样,《离骚》第一段先引出主祭之神祝融,第二段和第三断再索祭众神。

屈原写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屈原是怎么写出来的)(7)

《离骚》

只不过,在《离骚》中却出现了两个主祭之神祝融和舜。这是《离骚》不同一般祭歌的一个特点。这是因为一,作为楚国祖先的祝融身份显赫,需要另一个较为显赫的神灵来陪祭,而屈原选中了地方大神舜;二,屈原身为楚族而生诸沅湘之间,出现了文化交叉;三,屈原的忧愤深广,仅仅诉诸祝融,不足以抒发其愤懑。

因此,总的来说,《离骚》在情节结构上,是对以《九歌》为代表的巫术祭歌的模仿,其中提及的神祗就相当于诗人的“起兴”。他通过“巫术祭歌”的形式,进入了一种宗教性的情愫,感情自然也会倾泻而出,这是《离骚》中祭歌结构的巨大作用。

三、《离骚》在具体情节上采用了巫术祭歌的“人神恋爱”模式;

表达和表演爱情是原始巫术祭祀的一个重要特征。具体而言就是以爱情或婚姻来诱降或娱乐神灵,从而得到神灵的庇佑,即所谓“人神恋爱”。这种巫术祭祀模式,已经被人类学的材料和现存的文化典籍证明了,而且在楚辞的《九歌》也得到了确证。

《九歌》不仅是楚地民间祭歌,而且还是感情浓烈的情歌。在其中,有很多感情的表白,是楚地人民根据自己的日常体会,在巫术祭祀仪式上采用的一种取媚神灵的祭祀手段,它不仅表现为婚姻事实,而是表现为“人神恋爱”,表现为对对方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

屈原写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屈原是怎么写出来的)(8)

楚地祭祀歌舞

在楚地人民看来,男女彼此相思的感情过程远比婚姻事实更加美好,用苦苦的相思来表达“人神交接”的艰难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此,用相思来朝神显然也是合适的。总之,在楚地的祭祀活动中,存在着和原始巫术祭祀中普遍存在的“人神恋爱”的祭祀方式。

那么,既然《九歌》中能以爱情来象征人神的交接,那么屈原当然也可以用爱情来象征君臣的离合。显然这种象征手法也是来自以《九歌》为代表的祭歌。具体而言,《九歌》中的“人神恋爱”模式表现为:(1)自炫装扮;(2)表达怨慕嫉恨之情;(3)爱情的表白;(4)神的叙述;(5)神的降临;(6)互赠信物。

这种“人神恋爱”的表达模式,在《九歌》的《云中君》和《湘君》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但是,并不是每一篇都具备这些内容,也有是在以上内容之外的,如《大司命》和《少司命》中对神的礼赞,《东君》和《河伯》中分别的感伤等,或者前后次序有所不同,然而皆相差不大。

一般来说,祭祀是一项非常具有仪式化的活动。虽然所祭祀的神灵各有特点,但祭祀方法和程序还是相对稳定的。而在《离骚》中,我“人神恋爱”的表达模式也表现为:(1)自炫装扮;(2)表达怨慕嫉恨之情;(3)爱情的表白;(4)神的叙述;(5)神的降临;(6)互赠信物。

屈原写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屈原是怎么写出来的)(9)

楚地祭祀仪式

具体来说,第一步“自炫装扮”的语句有“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薜芷兮,任秋兰以为佩”等;第二步“表达怨慕嫉恨之情的语句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等;第三步爱情的表白有“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第四步关于神的叙述的语句有“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日勉陞降以上下兮,求榘镬之朗同……”;第五步关于神的降临的语句有“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第六步关于互赠信物的语句有“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这些语句不能一一列举,但基本上概括了《离骚》中有关爱情的情节,事实上,对爱情的追求构成了《离骚》的基本框架,将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结为一体,只不过与《九歌》相比较而言,《离骚》中的哀怨情绪悲剧气氛要更加浓烈,修辞作用也更加明显,带有屈原强烈的个性色彩,这也是《离骚》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不仅仅是一首程序性祭歌的明显区别。

四、《离骚》的文学意象和语言风格也与巫术祭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虽然《离骚》在情节结构上和巫术祭歌非常相同,但是《离骚》毕竟不是程序性的祭歌,而是一首杰出的诗篇。那么,作为诗歌的另两大要素——意象和语言,它与巫术祭歌是否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呢?

屈原写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屈原是怎么写出来的)(10)

楚人祭祀

首先,在《离骚》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它员一个由众多香草所组成的意象的世界。香草的频繁出现,一向被认为是屈原品德人格的外在表现,受到历代文人的推荐。而《离骚》中这些“香草形象”的来源就是巫术祭祀中的仪式。

其次,在《离骚》中出现的香草共有十八种:江蓠,芷,兰,莾,椒,菌,桂,蕙茝,荃,留荑,揭车,杜衡,菊,薜荔,胡绳,芰,荷,芙蓉。这十八种香草,有11种与《九歌》中出现的香草是相同的。显然,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来自同一种自然观,因为在初民眼中,巫术与祭祀用品都是神圣的。

事实上,除了歌舞,香草在巫术活动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原始的祭祀活动中,除了歌舞之外,巫觋们反复吟唱着香草的美洁,以达到娱乐众神的目的,因此,《离骚》中的香草传统肯定也来自传统的巫术仪式:即《九歌》只是楚地祭歌中的一组,《离骚》中的香草自然也是来自巫术祭歌。

再次,美丽芬芳的花草是怎么用于祭祀的呢?对此,《九歌 东皇太一》中有记述: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才附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屈原写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屈原是怎么写出来的)(11)

香草:兰

在这一段文字中非常完整的保留了楚地祭祀歌舞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巫们在祭祀仪式上,一面准备好用蕙兰桂椒制作的祭品,一面手持香草,或许身上也缀满鲜花,在纷繁的音乐声中尽情地歌舞,目的就是使神灵体会到快乐的气氛。

可以说,香艳的花草是被作为巫术仪式的象征的。它即是祭祀歌舞的重要道具,又是招来神灵的祭品的重要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花草就意味着祭祀行为,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花草与巫术祭祀是不可分离的。

最后花草为什么会成为祭祀的圣物呢?一般来说祭祀的目的就是通过种种手段来与神交通,并使神灵感到愉快,而献祭在任何文化阶段的祭祀中都是存在的。事实上,世界各民族都有用芬芳植物作为祭品的时期,香草具有浓郁的香味,人们用香草来祭祀神灵,其实主要也是源于气味的考虑。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离骚》之所以会运用大量的香草,正是因为《离骚》是源于楚地的巫术祭歌。除了在意象上大量采用具有巫术祭歌特征的“香草”以外,在语言上,《离骚》也具有很强的巫术祭歌特点。

屈原写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屈原是怎么写出来的)(12)

香草:椒

关于楚辞的语言特点,宋代学者黄伯思在《东观余论 翼骚序》这样评论道: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若些,只,羌,谇,蹇,侘傺者,楚语也。顿锉悲壮,或韵或否者,楚声也……”

这段引文中,黄伯思所说的“楚语”,根据《左传》等文献记载,和中原并没有什么两样。所以这个“楚语”并不是楚国专用于祭祀和诗歌的语言。事实上,真正用于《离骚》的“楚语”是带有很明显地方特色和韵味的楚地的语助词,即带有天然性的土著祭歌。而这些“语言”才是屈原《离骚》的独特所在。

除了在语言上大量采用祭祀词语以外,在《离骚》中还存在着一些很特殊的句子,这些句子虽然不是十分清晰,但是在平衡诗歌结构上却有不小的作用,而它们是来自巫术祭歌中的套语。这些套语是巫术祭祀仪式本身所固有的,只要仪式在进行,它就总要出现。

换言之,这些套语是约定俗成的,有着自然的规定性,是巫术祭祀仪式在语言方面的标志,是为了表明仪式的程序和细节,是为了唤起参与者的特定情绪。而在《离骚》中就存在着不少这类套语。例如:

“来吾导夫先路”“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聊逍遥以相羊,聊浮游以逍遥”……

屈原写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屈原是怎么写出来的)(13)

香草:桂

总之,大量具有巫术祭歌色彩的香草意象的运用,以及富有特色的土著祭歌的语言,是构成《离骚》整体风格的重要因素。而祭祀套语的应用又使《离骚》回环反复,韵味悠长,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使《离骚》显得绚丽多彩,神秘瑰伟。

五、结语:《离骚》是一部带有强烈巫术祭歌色彩的伟大诗篇

在对《离骚》的结构,情节,意象,语言等进行分析以后,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离骚》在形式上正同于以《九歌》为代表的民间巫术祭歌。可以说,没有民间巫术祭歌,就没有《离骚》,即《离骚》的源头活水不是《诗经》以及其他先秦文学典籍,而是楚地特有的巫术祭歌。

由此,我们也可以明白,为什么《离骚》在没有文学传统和文学观念的先秦时代,会突然达到诗歌艺术的顶峰。因为它是属于另一个传统巫祭文化。尽管我们不能断定《离骚》到底是真的为祭祀所用,还是仅仅出于屈原个人的模拟,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主人公,屈原在其中投入了自己的满腔激情。

而且,《离骚》采用民间祭歌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让神灵对自己的世俗遭遇给予一个公正的裁决,让自己悲伤的心灵得到慰藉。可以说,《离骚》之所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因为它是屈原以“楚地巫术祭歌”为源头活水,是一部具有强烈巫术祭歌色彩的伟大诗篇。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
原文链接:http://www.souke.org/news/show-57755.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屈原写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屈原是怎么写出来的)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标签: 离骚 屈原 巫术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