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收购ACF  石英加热管,  800  T型槽试验平台  求购ACF  深圳回收ACF  回收ACF  T型槽装配平台  求购日立ACF  T型槽地梁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

   日期:2023-05-21     浏览:33    评论:0    
核心提示:【缘起】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说起福建的风景,最不能错过的便是山。在闽、粤交界的地方,有一座“闽南第一山”,尽管这里山高入云,景色秀美,大学士黄道周曾为其命名,却至今仍是一处少有人问
【缘起】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说起福建的风景,最不能错过的便是山。在闽、粤交界的地方,有一座“闽南第一山”,尽管这里山高入云,景色秀美,大学士黄道周曾为其命名,却至今仍是一处少有人问津的隐秘之地。

提起悬空寺,人们一定会像我一样,绝对自信地认为特指山西悬空寺。然而,令我没有想到,这次来到厦门,才知道在闽南也有一座建于悬崖上,已有千年历史,不仅气势丝毫不输于山西悬空寺,而且徐霞客还曾经到访过,但至今却仍然鲜为人知的南方“悬空寺”。

打开导航地图,发现这座深藏在闽南第一山——灵通山中,被封为中国最美的“悬空寺”,就在漳州。于是,我们告别埭美,便迅速驱车前往,一心想去实现一场与徐霞客跨越时空的交集,去破解一个亘古之谜。

【游】灵通山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1)

驱车来到灵通山景区大门口,远远地就能看见峰峰相连,蔚为壮观的灵通山如屏风一般,耸立于慈云禅院后。

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座大山可不是堆积而成的,是喷出来的!亿万年前,深藏在海洋底下的漳州,将地心的激情尽情地释放后,漫长岁月里又经历了无数次的喷发、沉积、崩塌和流水切割,最后独留一座奇特的大山巍然矗立在世人面前。它就是号称“闽南第一山”的灵通山。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2)

灵通山,因年代久远,沧桑变化,山名也跟着变化。传说曾有大鹏鸟常来此栖息,称大鹏山;又因此山尽是枫树,秋日层林尽染,满山红遍,又称大枫山;随着枫树的减少,唯见此山高耸入云,人们又称大峰山,并载入史册。直至明黄道周为大峰岩题“灵应感通”四个字后,人们始称大峰岩为灵通岩,把大峰山称之为灵通山。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3)

站在慈云禅院前,仰望灵通岩,用镜头一点点地将山上的风景拉近,再拉近,突然间我便被那些镶嵌在陡峭崖壁上的红色建筑深深地震撼了……那就是传说中的“中国南方最美悬空寺”。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4)

灵通山景区的大门和售票处就在慈云禅院旁,每人20元,每车10元,不贵。

开车通过售票处后,沿盘山公路没开多远,就见到了停车场。将车停好,从这里开始,我们就要开始一段寻访两位先贤足迹的登山之旅。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5)

拐了三四个弯后,来到一片开阔平地,远远地看到一座小亭立于小山坡上。那里是欣赏摩崖石刻“石佛迎客”最好的角度。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6)

小亭对面的一块巨石上用行书字体刻着“佛”字,红色大字中间镶一尊金色佛像,清新飘逸又不失庄重、典雅。因位于山脚下,古被称之为“石佛迎客”。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7)

往上没走多远路过一座小庙,供奉着黄道周神像。从这里才算开始真正的爬山了。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8)

蜿蜒而上,一路上,翠竹绿树夹道欢迎般地林立两旁。山路足够宽,可以容得下一侧上一侧下。我在这条路上听下山的人们说,这样的石阶一共有1400多个,顿时倍感脚步沉重,恨不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走了。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9)

还没有看到悬空寺,怎么能停止向上的脚步。上山的水泥路平缓地深入密林,左边山谷深不见底,右边奇石嶙峋。走了一段,林中渐渐响起清脆的蝉鸣鸟叫,猛然间想起:“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深感最是应景。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10)

拾级而上,只见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用红字书写着“望月听泉”四个字。刚见到这四个字时,它着实让我们一行人猜了好一阵,直到下山时才得到准确的答案。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11)

“望月听泉”瀑布高不过两米多,清澈的流水从石缝冲出,倾泻而下撞在岩石上,发出哗哗的水声,,颇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让人心神空灵。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12)

正对着望月听泉,有一座小庙,从“土能生金是福德,地可载物为正神”的对联内容来看,这应该是一座土地庙。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13)

继续沿着顺溪流修筑的石阶前行,潺潺的流水让略显压抑的大山变得灵动起来,但见山泉在岩石之间悠然穿梭,时而激起串串水花······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14)

先后遇到几处落差较大的地方,还形成了小瀑布,虽没有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却更精巧、轻盈,闭眼倾听就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15)

上山步道大部分都是在树林里,基本上看不到风景,只能到半山腰和山顶才能看到风景,只见那刀削似的山壁像一幅幅巨墙,散落在墙体上的苍翠植物点缀着表面风化斑驳却又恢宏壮观的山体,构成一幅幅巧夺天工,任人发挥想象的天然画卷。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16)

巨象托佛。简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象的鼻子、眼睛清晰可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17)

笑佛迎客,也称百佛壁。你瞧,迎面的岩石上,几个因风化形成的洞穴,恰到好处地组成了两只眼睛,酷似弥勒佛那张笑脸。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18)

最为神奇的则是这个321米的世界“第一天然大佛头像”。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整座山峰酷似一尊佛祖头像,造型逼真,其眼、下巴、鼻、嘴、额、乃至脸部肌肉纹理、线条都十分清晰,比例准确。

巨大的天然大佛,惟妙惟肖,秀丽的灵通山因此也多了几许禅意。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19)

来到半山亭,小憩闲谈。登山的乐趣在于每上升到一定高度便能欣赏到别样的美景。登灵通山也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的机会,一步一景,险峰、怪石、林泉、洞穴、摩崖石刻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次第展开,探幽的同时,也是在访古。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20)

继续前行,豁然开朗,远远地看见灵通山峰峰相连,险峻雄奇,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一种阳刚之美,仿若高矮胖瘦不一的六位大汉,巍然矗立在世人面前。

黄道周曾称赞灵通山,“三十有六一一与黄山相似,或有过焉,无不及者。”从此,灵通山又被称之为“小黄山”。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21)

据考,崇祯六年(1633年)秋天,灵通山迎来了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这是他第三次探访漳州,且应黄道周之邀,两人畅游灵通山。

今天的我们不知道与古人一同踩在古道上的机会有多大,但可以知道的是,我们都一起见过灵通山的美景。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22)

心里想着黄道周与徐霞客同游灵通山的历史往事,沉重的脚步突然就凭添了许多动力,呼吸似乎也变得轻松了。

猛一抬头,竟然望见前方的山体上的殿宇,如同挂在崖壁,悬空而立。在同伴的相互鼓励下,我们向着今天的目的地开启了最后的冲锋。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23)

说来也很奇怪,徐霞客似乎对福建的山川情有独钟。在他所涉足的十多个省份中,唯独到福建的次数最多、范围最广,但不知为什么徐霞客却未给灵通山留下点墨,这也成为一个亘古之谜。

正疑惑间,突然一只巨大的蟾蜍,闯入了我的视线。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24)

远远望去,一块巨石活像一只蟾蜍,仰面朝天,张着大嘴,大口地喝着上天赐予的玉液琼浆。这便是灵通八景之一的“石蟾饮露”。相传是何仙姑所造之景。

【游】灵通寺

在最后一小段山路上,我们将在这里感受到灵通山的一大盛景——“珠帘化雨”千米飞瀑。相传是张果老造景。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25)

也许是我们的缘分未到,由于是大晴天,自然就不会有什么飞瀑,不过,还是有细小的水滴从峰顶上飘下来,但一点儿也拍不出来(哈哈,仔细看深色岩体部分还是略有一丝丝水滴的)。

原来,灵通山主峰上,有一个天然蓄水池,池底有泉眼,常年不断。泉水从几百米的山上沿着石壁流出,被冷峭山风一吹,似瀑似雨,故有此景。该景观是福建省唯一、全国少有的,充分体现出“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神奇。

遗憾归遗憾,但淋浴着从天而降的迷你版“珠帘化雨”,仿佛在感受着上天的祝福,飘洒柔亲着我的肌肤,痒痒的、酥酥的、麻麻的,似有胜无,似无又有,此感觉如入仙境,飘然如醉,欲罢不能。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26)

我整个人还沉浸在迷你版“竹帘化雨”中,便在路边遇到了我见过最小的土地庙。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27)

来到山脚下,一抬头,只见一架贴着巨峰峭壁,盘旋而上的暗红色云梯,赫然出现在眼前。云梯由几根柱子支撑,一块巨大岩石倒悬其上。云梯的尽头是寺庙的一角。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28)

这是通往灵通岩的唯一通。走在这个上有危岩,下有深谷,不到一米宽的云梯上,伸头向山下俯瞰,悬崖下山谷深邃,令人头晕目眩。

虽然现在用水泥做了护栏,已经看不出什么险要,不过,我还是很佩服古时的建造者。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29)

云梯顶层的岩壁上,刻有“知恩报恩”的摩崖石刻。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30)

沿着云梯栈道一路前行,在最后一个拐角处,一座镶嵌在火山岩石壁之上,三层瘦高的古建猝不及防地出现在前方。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31)

此时的阳光有些刺眼,我手搭凉棚,仔细端详起来,灵通岩上的灵通寺,完全建于崖壁直上,上有盘石覆盖,下是悬崖绝壁,悬空而立,唯有一条人工云梯与之相连,险峻而壮观。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32)

紧走几步,阳光恰好给灵通寺赋予一圈光晕,犹如对“中国南方最美悬空寺”这一称号的进一步加持。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33)

通往寺庙的拱形山门上,是由彭冲题写的“灵通岩”三个大字。这时我才知道,灵通岩只是灵通山众多山峰中的一个。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34)

灵通寺山门处虽然不高,但由于位置险要,故而视野极其开阔,颇有几分“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意境,实实在在的一步一景一天地。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35)

站在山门处向寺庙主题建筑望去,峭壁之间的灵通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更是这片风光背后重要的文化承载。灵通寺,最早源于唐代,为“开漳圣王”陈元光所建,并派兵在此驻守,将士们请来的观音菩萨供奉于现在灵通岩的岩洞中,历经朝代更迭,历代屡次修建,延续至今。

整座寺庙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它的有利地势,将自己完全地藏在了一个天然的洞穴之中,看上去真是奇险无比!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36)

这个千年古刹的大半部分挂在崖壁,说实话,真无法想象,几十根柱子是如何承托如此高大厚实的建筑物?当初是怎么建成的?为什么要选择在这里建起这座壮观的寺庙?……也由衷地惊叹于古人的智慧!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37)

再登上几十级台阶,眼前豁然开朗,山腰向内缩成又长又宽的岩石回廊,形成敞开式天然岩洞。巨大的平台中间是庄严的主殿圆通宝殿,外侧两边耸立两座观景亭。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38)

圆通宝殿殿内壁是天然巨石,殿中供奉着手握经卷的南海观音世音菩萨和三宝佛像,庄严慈祥,神态可亲。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39)

圆通宝殿外,右侧岩壁边树立着观音净瓶送水。当地人大多会来此取水饮用。听老人说,这些山泉水原本是一滴滴滴下来的,大约是在20多年前,才建了水池,将这些山泉水储存起来,供人们饮用。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40)

灵通山因黄道周而题写了“灵应感通”而得名,一路上,我一直在想这四个字到底会在哪里呢?

在观音净瓶送水右侧岩壁下摆放着“石斋书屋”木牌,玻璃罩中间端坐着丰脸浓髯的黄道周先生。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41)

这时,我在靠近岩壁的角落里看见一个方形石牌,石牌上方一行四个字“灵应感通”,左联“灵岩留胜”,右联“通天首迹”,中间是“黄道周、林鹤胎、陈天定诸夫子神位”。整块石牌还不如现在一般家庭中的茶盘大,三个人的名字挤在一起,光线暗淡,位置低下,要拍照的话还得蹲下来仔细调整角度。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42)

千百年来,灵通寺的香火始终十分鼎盛,并一直流传至今,香客往来不绝。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43)

古寺是欣赏灵通岩风光的绝佳位置,向上仰视是高耸入云的山峰 ,向下俯瞰是深谷幽泉,环视一周是光怪陆离的岩石·····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44)

站在围栏边,山风拂面,群山连绵,山下村庄星罗棋布,一泓湖水如一块晶莹的水晶,镶嵌在绿色大地上,这就是几百年前黄道周曾经生活过的那片土地。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45)

沿崖壁南行十数步,路边有七口泉眼,井口如脸盆大小,清泉汩汩,按北斗七星阵形排列,如七星映照山寺,代指灵通七位贤士,故名“七井排星”。相传,八仙造了灵通十七景后,为激励后人,开凿七口泉眼,方便山上生活。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46)

灵通山是由陆相沉积、火山多次喷发而形成的深切割地貌类型,因而,组成灵通岩的岩石呈层级分布,且层层构成与结构各不相同。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47)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48)

这条空中廊道内侧,是几乎垂直的绝壁,上面有不仅有几处红红绿绿的摩崖石刻,而且还有一排7个小洞,一一对应着不同的意义,被称之为许愿墙。很多走过的人们,都会在此跳跃投掷硬币。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49)

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一座紧邻悬崖而的建筑,从路标指引中得知,这是然炮台,是北方寺庙中没有的配置。

据了解,在闽南有个非常奇特的民俗,鞭炮轰炸佛像,俗称“炸”佛,传说谁炸到佛像越多,得到的庇佑就越多。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50)

走过燃炮台,只见黑色崖壁上,刻着一个巨大的红色繁体“靈”字,字的中间巧妙地嵌入“巨”字,俗称“巨灵石刻”。

每一座闻名遐迩的名山都有自己的点睛之笔,灵通山的点睛之笔就是这个“巨灵石刻”。

石刻的上首四字“清宵浮景”,左下首落款大丰曾济美题。整个石刻有数丈高宽。最与众不同的是,在繁体的“靈”字上半部“雨”字正中嵌上“巨”字,一阴刻一阳刻,端庄有力,且整体字的结构蕴含着“巨灵”之意,二字合一的书法艺术,令人拍手叫绝!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51)

“巨灵石刻”对面是一个宽大观景台,在此回望灵通寺,远看娇小玲珑,近看高大巍峨。13根长短不一的方形立柱依山而建,最长16米,最短6米,与众多横梁共同作用,支撑起这个建筑奇观,令人惊叹不已。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52)

把宝殿藏进岩洞,把山门建在峭壁,中国匠人的想象力和建造力,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但心中也不禁再次疑惑起来:徐霞客当年没有见到这座“悬空寺”吗?如果到过,那他为什么没有为这个如此神奇的地方,留下只言片语呢?······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53)

突然,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一团团浓重的烟雾飘来······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54)

一阵阵青烟随着风慢慢向灵通寺飘散而去,顿时为这座中国南方最美”悬空寺“又增添了些许仙气。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55)

透过红色的山门洞,遥望与灵通岩相峙而立的漳州第一高峰——大芹山(1552米),感觉像个大盆景。

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56)

原路下山时,忍不住回望灵通岩以及那高耸的门楼,拱手间也算与先人就此别过,期待在下一个地方我们能再次跨时空交集。

【独白】

虽然我们至今未能破解徐霞客未能给灵通山留下点墨的原由,但丝毫不会影响“闽南第一山”的名号。灵通山有一个黄道周,足够了!当一座大山有了顶尖文人的纹身,它终究会成为当之无愧的名山。

与恒山悬空寺相比,灵通岩寺在文化底蕴上略有逊色。不过,灵通寺与灵通岩的盛景相得益彰,比略显孤单的恒山悬空寺又要胜出一筹了。

在这里,时空变得狭小,沧桑变得平淡,眼前的险峰、奇石、清泉,让人全然忘记世俗的烦恼,全身心地去领略大山的精髓与敦厚,接受大自然的洗礼。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闽南散记(三)800米顶街浓缩600年历史》往期回顾:

「游记」闽南散记(一)定格500年的“水上小故宫”

,
原文链接:http://www.souke.org/news/show-80447.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徐霞客游记全记录(游记闽南散记二)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标签: 闽南 游记 散记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